所以有人感慨,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p>
但张养浩别具一格,天下兴亡,百姓皆苦。</p>
国家兴盛时,朝廷会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苛捐杂税让百姓疲于奔命。</p>
不要以为张养浩是不得志的文人,他是元朝汉臣的代表,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元朝第一次科举,他是主考官之一。</p>
若在明清时期,一位官员公开发表如此言论,怀疑是拿九族试探皇帝的忍耐度。</p>
这首散曲诞生于张养浩前往陕西赈灾的路途上,彼时他已辞官归隐,决意远离官场纷扰。</p>
闻知朝廷重召,旨在拯救陕西饥民,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应命。</p>
途径西秦,目睹民众疾苦,他心怀愤慨,倾尽家财以治旱救灾,短短四个月,因过度劳累而离世。”</p>
骄傲的猪猪:挺喜欢这首元曲的,因为短小精悍,背得容易。</p>
孟婆来碗豆浆:长大后,才更明白它的意义,以前是纯背应付考试。</p>
吃不饱的大可爱:这一位也是济南人。</p>
十万伏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话将潼关的险要体现的淋漓尽致。</p>
曹操:“这关修的真好。”</p>
杜甫沉吟:“无论兴亡,百姓皆苦吗?”那他这些年的流离算什么。</p>
朱元璋:“是个好官。”可惜是元臣。</p>
糊糊:“那元朝有没有因为文字成祸的案例呢?有!</p>
腹稿一词来源于王勃,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p>
元朝山水诗人梁栋,特立独行,作诗之后,从不留底稿。</p>
有人疑惑为何不留诗稿?梁栋格外有名士派头回答:吾诗堪传,人将有腹稿在。”</p>
王维好奇,“其人诗文如何?”</p>
糊糊:“梁栋,江苏镇江人,其故乡与道教圣地茅山毗邻。</p>
至元二十六年某日,梁栋在醉意微醺之时,踏足茅山大茅峰,被其山水景色深深吸引。</p>
于是借酒抒怀,在大茅峰壁上题下了一首长诗,名为《大茅峰》:</p>
杖藜绝顶穷追寻,青山世路争岖嵚。碧云遮断天外眼,春风吹老人间心。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无人更守玄帝鼎,有客欲问秦皇金。颠崖谁念受辛苦,古洞未易潜幽深。神光不破黑暗恼,山鬼空学离骚吟。我来挽仰一慨慷,山川良昔人民今。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一声长啸下山去,草木为我留清音。”</p>
王维点评,“才质平平。”</p>
糊糊:“平心而论,这首诗诗意并不突出,词句和意境相较于空灵隽逸的唐人山水田园诗显得逊色许多。</p>
即便在艺术特色并不显著《全元诗》中,也难以脱颖而出。</p>
然而,这首诗却意外地成为至元二十六七年间的知名诗篇,流传于民间,版本各异。</p>
其背后原因令人瞩目,因为他引发了元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诗祸。</p>
茅山道人徐道杞,与梁栋素有摩擦,向官府上报称此诗诽谤朝廷,暗含思宋之心。</p>
就像苏轼因文获罪,被关押在别称乌台的御史台,被称为乌台诗案一般。</p>
这次诗祸,别称茅山诗祸。”</p>
www.yqxsg.cc。m.yqxsg.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