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文人睁大眼睛,尤其是元朝之前的,回忆诗中语句,无从辨别其中何处体现“思宋”之心。</p>
苏轼看的明白,“挟私报复而已。”</p>
糊糊:“此事迅速传至茅山所在的句容县。</p>
县令深感此事非同小可,犹豫不决,便层层上报至郡、行省乃至都省。</p>
经过一番审查,梁栋终被押解入狱。</p>
但他心中仍存不服,于狱中竭力辩解道:吾不过是抒发心中之情,作诗自娱,岂有诽谤朝廷之意?</p>
一些忌恨梁栋的文人担心证据不足,还将其中的诗句‘碧云遮断天外眼’改为‘浮云暗不见青天’;</p>
‘大龙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改为‘大君上天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沈’,使其在民间传诵,暗示梁栋思念南宋、心怀旧主,对朝廷统治不满。</p>
为了落井下石,有人将大茅峰上题写了诗句的整块墙壁敲打下来,作为罪证密封运到元大都。如此一来,梁栋命运堪忧。</p>
但许道杞从最开始就搞错了一件事,梁栋是汉人,住在镇江,会写诗,不代表他是南宋遗民。</p>
他是金国难民后裔,其祖父三代均在金朝任职,金与南宋,原是对峙之敌。</p>
金朝败于蒙古铁蹄之下,诸多金国民众为避战乱,纷纷涌入南宋,梁栋之父便是其中之一。</p>
南宋亦随之覆灭,梁栋成为江南遗民,归于元朝治下。</p>
他心向山水,淡泊名利,对政治并无过多向往。</p>
他思哪一朝都不会‘思宋’。”</p>
刘彻:“难得一件汉人仕金的好事。”</p>
糊糊:“江南文人为梁栋的命运心忧不已,一封极其意外的判决书从礼部官员的口中传达出来:</p>
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谤讪。倘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p>
不久后,梁栋洗清罪名,回到江南继续过着闲适的生活。</p>
但那段如梦魇般的经历让他心有余悸,从此再也不敢留下诗稿。”</p>
独自飞翔:大哉乾元,何等自信与宽容的气魄。</p>
百忍成金:和印象里迫害汉人、儒学的形象大不一样。</p>
十万伏特:换到为宋明清绝无生还的可能。</p>
糊糊:“在某些历史学者眼中,茅山诗祸是元廷弃绝文字狱的标志性事件。</p>
但后来的也有人因为诗文‘思宋’而招祸。</p>
宋朝有一个传统,向周边政权‘输送’皇帝。</p>
除了大名鼎鼎的徽钦二帝,南宋还有一个宋恭帝赵�1�4。</p>
因为各种原因,他在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p>
赵�1�4是宋末三帝之一,四岁登基,六岁投降元朝,被封为瀛国公在上都客居十二年。</p>
十八岁时,忽必烈下诏,派遣赵�1�4入吐蕃,学习梵书、西蕃字经。</p>
文献中记载是:宋主以王位来归,学佛修行。帝大悦,命削发为僧宝焉。</p>
谁家夸孩子学习好,是让他出家的?”</p>
仰望星空:老赵家在搞文化方面有天赋,从书画到佛学,跨界轻而易举。</p>
骄傲的猪猪:这是敌国君主,能出家已经算好的了。</p>
彩云之南:原来不只有东汉幼儿园,还有南宋幼儿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