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被抓进了监牢,等待择日开审,趁着拘捕李四的机会,洪捕头去李富的家里查找了一番,可惜并没有找到味精的秘方。
赵承坐在大顺斋二楼的雅座上,与张大顺对坐。大顺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为此张大顺已经招了一个二掌柜,替他打理一楼的帐目。
“小子,你这么搞,不怕姓洪的明白过来针对你?”张大顺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要站在大顺斋和洪盛德门前迟疑一会,多半都是进了大顺斋,心里就特别开心。
如今大顺斋凭着味精迅速扭亏为盈,天天食客满座,从早到晚不停歇,清河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请客吃饭,都会选择大顺斋,而不是洪盛德。
张大顺明白大顺斋能有今天的现状,几乎完全靠着赵承的味精,如果洪元奎知道被赵承利用,只怕报复的手段会更加猛烈,不由得为他担心。
赵承摇了摇头:“大顺斋要击败洪盛德,迟早要真刀真枪的打一场,刺刀不见血又怎么能称为商战呢?”
“洪元奎早晚会知道你我的关系,现在把黑锅栽给李富,只是顺手而为,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赵承比谁都清楚,要获取最大利益,让大顺斋走出清河县,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必须要击败洪盛德。
洪捕头只是挡在长征路上的一块小石头,如果连这块小石头都越不过去,又何谈将来的抱负呢?
李富背了好大一口黑锅,赵承觉得是他罪有应得,就算是借着洪元奎的手,报了欺负如霜的仇。
下一步要摆脱洪元奎的威胁,其实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参加科举。
科举的举子身份就是一面很好的护盾,读书人的身份多多少少会令其忌惮,洪元奎敢鞭打李富,却未必有胆量鞭打读书人。
最近一段时间,赵承书不离手,他本身就有前世的知识积累,对于经典的释义往往有不同于这个时代的见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
再加上最近用功,一部《五经正义》已经粗略读过了一遍,对于其中的内容虽然未必能够背诵,但是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帖经这一项已经有了两成把握。
进士科考试除了帖经之外,还有杂文和策问。
赵承对于杂文的诗和赋并不熟悉,而且诗歌在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后世很难再有精彩超越之作,但是要从宋元明清里找出个三五篇还是没有问题的。
策问就更不用说了,赵承自问在实务上有些心得,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大概有六七成把握通过县里的解试。
县试一般在二月举行,如今已经是十月下旬,也就是说,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就要开考。
而洪元奎最多半个月,就能把赵承的身份来历从李富嘴里挖出来,包括味精的事情,前前后后全都弄得清清楚楚。
毕竟洪元奎也算是个地头蛇,在清河县经营多年,人脉如织如网,真的动用起力量来,赵承绝对不是对手。
赵承对张大顺说道:“所以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