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阿兄,我给你讲个“张子房千里(1 / 2)

第301章阿兄,我给你讲个“张子房千里走单骑,勇留侯五关斩六将”吧

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刘盈神色略带几分懵逼,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

若是这个世界的心情可以实时显示,那么现在他脑袋顶上一定是满满的问号。

而一旁刚打算饮酒的陈洛默默把杯子放下。

家人们,谁懂啊。

自己曾经瞎编的故事,居然会在四年后变成回旋镖打回来吧。

更让他无奈的一点,乃是刘如意的发问非常真诚。

毕竟大汉尚未正式修史,史官们的绝大部分记录放置在守藏室之内,普通人难以接触。

故而想要了解秦朝至汉初这二三十年间发生的事情,主要靠亲历者口口相传。

那么谁与这段时期的天命主角团交集最深,甚至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如果发起投票,陈洛必然会夺得前三,并且是榜首的有力竞争者。

大泽乡起义他提倡,巨鹿之战他参与,霸王和兵仙皆是好友……

真要编纂一本《秦末英雄演义》,那么陈洛这个名字可以从开篇一路贯穿至结尾。

这样的人来给你讲故事,你还要质疑真实性?

哪怕史官记载和阳夏侯讲的不同,那一定是史官查漏资料了!

“这个……”刘盈脸色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自己确实遭遇过秦兵追击,不过那是他四五岁的时候,被母亲带着从沛县逃跑,那些追击的秦兵最多也就十来人,称不上“万军丛中”吧。

陈洛轻咳提醒道:“禀陛下,我为了教导殿下,让他学习一些治国的策略,是编了几则小故事,他可能有些弄混了。”

“原来是这样嘛。”刘盈缓过神来,不过他来了兴致,接着问道,“不知是什么故事,说来让我听听。”

刘如意兴奋地抢话道:“我来说,我来说。”

他最喜欢的两则故事,“刘邦携民渡江,项羽单骑救主”就是其中之一。

见到代王如此兴致,陈洛不好打断,开始默默扶额,想着等下该怎么圆场。

“……却说那霸王与秦兵厮杀,往来冲突,手持一柄墨麟戟,看得那秦将章邯只胆寒。他在心中暗道‘不知这是谁的部将,居然如此勇猛’,但见一晃眼,霸王又将数名秦将斩翻在地,无人是他一合之敌……”

陈洛给刘如意讲了魔改版的秦末故事,根本目的是为了灌输其中的治国理念,顺便让其了解百姓疾苦。

不过这些有没有成效,尚且看不出来,倒是他变成彻底的“项粉”和“楚吹”。

甚至刘如意在十岁那年,还偷偷给项羽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使者送去。

要不是后来楚国大张旗鼓地派出一支使团送礼过来,陈洛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不过相比历史,这个世界线的项羽少了很多缺陷,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因此刘如意若真能学到项羽的优点,陈洛是不介意的。

坐在上首位置的刘盈听完这则故事后,第一反应是这都在扯些什么?

等他稍稍回过神来,品味一番后,又有了全新的见解。

别的暂且不提,至少这则故事还挺好听,戏剧性和氛围感拉满。

从阿父携民渡江,后有追兵开始,就营造出了危机的情景,再加“自己”失陷在乱军之中,更是将危机进一步地提升。

而项羽后面横空杀出,整个故事的节奏便进入。

秦兵来挡,秦兵死。

秦将欲阻,秦将亡。

单枪匹马在乱军之中将“自己”救出,先别管合不合理,反正帅就完了。

何况刘盈想起义父那健壮的模样,觉得似乎真有可能。

除了这篇小故事的主角之一是“自己”,有种莫名的尴尬感外,他挑不出任何情节上的毛病。

而且这则故事核心表达了什么?

刘盈在朝堂上比不过那些老狐狸,但不代表他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敏感度。

仔细想想,这篇故事颇有深意。

首先,阿父携民渡江,虽然刘盈心知肚明这不是老爹会干的事,但无论如何,故事都在称赞先帝之仁。

其次,项羽单枪匹马杀入秦军大营,别管合不合理,重要的是他身上的精神,一曰勇,二曰义。

最后,按照故事里的说法,自己失陷秦营之中时,有流矢射来,结果被龙气击落,没有受到伤害,更是隐隐确立了自己天子的权威。

因此这不仅仅是篇优秀的故事,更是极好的宣传材料啊!

要知道绝大部分的百姓没有正统史书的能力和时间,他们喜爱的是野史杂谈,甚至越野越好,而这些故事猎奇和冒险感是一方面,戏剧性是另一方面。

这篇故事完美契合了那两点要求。

因此刘盈看来,它的宣传推广可以起到在百姓心中宣传提升皇室印象的效果。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就存在差异。

“刘邦携民渡江,项羽单骑救主”这短短一篇小故事,在三个人的眼里,完全是三个不同的样子。

在刘如意眼中,它单纯是一则故事,但故事的人物和情节非常吸引他,恨不得亲眼看见项羽于秦营中大战一场。

在陈洛眼中,它属于一篇教材,和《帝范》这种由帝王正式编撰的指导书不同,更加注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而在刘盈眼中,它成了极好的宣传范本,要知道先秦到如今,大部分书籍上记录的故事,都是短小精悍的寓言,虽然有趣,可最多也就数百字,让人根本看不过瘾。

至于长篇的史书,往往微言大义,想看到故事性足够的纪传体史书,还得等司马迁先出生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