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成长了(1 / 2)

崇祯皇帝从天一亮,就摆驾兵仗局,把他从刘伟超那边获取的宝贝,让匠人给打造出来。

大明匠人的手工技艺,那是没得说的。崇祯皇帝的要求,就是打造一个物件,也就是成本高低而已,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

当然,要想把镗床给打造出来,哪怕图纸和步骤都有,也不是一下就能实现的。

因此,崇祯皇帝在交代下去之后,又视察了下精钢配方的试验情况,才离开了兵仗局。

随后,他就知道了阎应元上任后所做的事情。

崇祯皇帝不但知道阎应元抓了范记粮店的人,还知道阎应元把武清侯的家奴也给收拾了的事情。

对此,他是很高兴的。

禀告的王承恩看到他高兴,就又继续奏道“万岁爷,这个阎应元还真有一手,他手下的那些兵丁,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只是半天功夫,就都听他的话了!”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便问道,“他是怎么做的?”

于是,王承恩把他手下打听来的情况,给崇祯皇帝复述了一遍。

听到这个话,崇祯皇帝就不由得想起了刘伟超给他所传资料中有关阎应元的一段描述

阎应元号令严肃,对苟且偷安、不守法纪的人,必然重加责罚,以警示众人,即使是乡绅、豪强也不例外。而当军卒困苦时,他又会亲自熬药斟酒,温言慰劳;当有人遇难,他亲自购置棺木,哭奠而殓葬;接见敢死之士时,不称姓名而称兄弟。遇到重要的任务,必然询问众人“我兄弟谁能完成此事?”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赞道“凡事以身作则,诚恳待人,不错,看来是个人才!”

“那可不是,都是万岁爷八百里加急传召,岂能差到那里去!”王承恩一听,立刻马屁送上。

崇祯皇帝听了笑笑,也没有说是有另外世界的人举荐,他才会知道。

对于底下人,就当是他英明神武好了。

不过他刚这么想着,就又有内侍来报,说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到了,等候觐见。

一听是黄道周到了,崇祯皇帝想着刚才的想法,不由得老脸一红。

真要英明神武,他也不会打这个黄道周八十廷杖了!

幸亏当时就没想着打死他,只是给他一个教训,要不然,就少一个诤臣了!

心有愧疚之下,崇祯皇帝便问道“他的四个门人呢,可来了?”

“回万岁爷,他只携夫人先行,其四门人尚未到京!”

“哦,他夫人么?”崇祯皇帝听了,自言自语地说着,显然是在考虑什么。

在刘伟超给他传过来的有关黄道周的资料中,也有蔡玉卿的介绍。因此,崇祯皇帝知道,这个蔡玉卿算是有能耐的女子,品行也不错。

不一会,他就有了决定,便召见了黄道周。

不用说,崇祯皇帝勉励黄道周,让他好好干,带头做好都察院的监督职责,同时还下旨,封蔡玉卿一个二品诰命夫人。

结果没想到,黄道周直接就拒绝了,还引用了一大堆道理,说得崇祯皇帝头疼,甚至是有点气恼。

给你赏赐还不要,还引经据典地叽叽歪歪,烦不烦?

不过这个念头也是本能地一出来之后,他就立刻警醒忠言逆耳,忠言逆耳……

心中念叨几句之后,崇祯皇帝就释然了。

随后,他就眼前局势,问策于黄道周。

这一次,可不像以前。

以前的时候,他面对朝局,那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因此问策的时候,都是别人说什么,他听什么。

但是如今,他经过刘伟超的讲解,特别是有历史已经证明的手段,因此他心中大概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要急着做,什么事情缓着来。

真是因为崇祯皇帝心中已经有这么一个谱了,此时再听黄道周在那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黄道周说得都对!

比如,黄道周主张亲贤臣,远小人;以民为本,还有格物致知,经世之学等等;

可是,他再细问下去的时候,黄道周的回答,他就不满意了。

因为黄道周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存在理论上,也就是说说可以,真要做起来很难。

简而言之,黄道周在具体措施上,要么不切实际,要么泛泛而谈。

谈到后来,崇祯皇帝算是明白了,这个黄道周确实是适合都察院的职务,或者去国子监当祭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