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p>
而流言的当事人薛双双对此一无所知。</p>
她正忙着赚钱的新点子。</p>
薛双双和陈秋娘两人花了不少时间,才把从吴记绸缎庄里买来的小半车边角布头清理出来,倒有一半是没用的。</p>
不过就那一小半有用的布料,薛双双算了下,也能做大几百个荷包出来,摊到每一个荷包上面料的成本还不到半文钱,别提多划算。</p>
只是,陈秋娘看着一堆面料发愁:“双双,这么些布料,娘得绣到明年去都绣不完。”</p>
薛双双道:“娘,这些面料我们裁好来找别人绣。”</p>
“找别人绣?那我们自己干什么?”</p>
陈秋娘只觉得薛双双这话简直匪夷所思,她们现在就是靠绣荷包帕子卖钱的,还要花钱找别人来绣,那还赚什么钱?</p>
薛双双当然有她自己的想法。</p>
她之前就发现,这里的荷包款式十分简单,还没有形成丰富的荷包文化,而从上前两次陈秋娘去卖荷包的情况来看,这里的人对精致的荷包又十分喜爱,就决定把荷包这门生意发扬光大。</p>
清朝的时候荷包盛行,王公贵族身上挂着一溜的荷包,都是成套成套的,既实用又好看。</p>
薛双双前世曾在博物馆看过那些荷包样式,决定推出荷包套件,等到明年院试的时候,拿到县里去卖给那些考试的学子。</p>
读书人玉树临风,文采风流,腰上总得挂几个荷包,才能更加彰显读书人的身份不是?</p>
不过薛双双也知道,像这种生意就跟套圈圈一样,只能抢个先,趁别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多赚点钱,一旦推出后,市面上仿冒跟风的人比比皆是,到时候就赚不到钱了。</p>
所以一开始要多囤货,靠陈秋娘一个人肯定来不及,只能雇人来绣这些面料,而陈秋娘要做的,就是把绣好的面料最终拼接成荷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