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礼毕后,纷纷从殿中退却,向着原路返回,开始准备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变动。</p>
殿中。</p>
独留下董丘,神色犹豫许久后,上前对着秦阳道:</p>
“殿下,下官有奏!”</p>
秦阳抬眸扫视,“哦,何事?”</p>
“世家之兵,以我王师之力,自可清除。”</p>
说着,他脸色闪过一抹复杂,“然,当今北疆大小官员,大部分仍是世家把控,一旦全部屠戮,出现的大量官员空白,实在难以填补。”</p>
“此番一来,地方无人管理,实在容易出大乱子,而且日后,世家不出仕途,我们也没有填补官员的途径。”</p>
董丘犹豫许久后,终究是开了口。</p>
他本身实则出身商贾,算不得世家,出身劝谏,单纯是觉得秦王对于此事,过于理想了。</p>
毕竟瀚凉二州的孩童启蒙,才刚刚开始,至少还要十多年的培养,才可堪大用。</p>
如此长时间的官员空白,国家岂能不乱。</p>
秦阳瞥向董丘,神色不变,心中又添了几分赞赏。</p>
他要的就是这样能发现问题,不随波逐流庸碌行事的敏才。</p>
“本王且问你,世家缘何能把控朝政,世代为官,而黔首却无翻身之命?”</p>
闻听秦阳发问,董丘急忙道:</p>
“回禀殿下,自是因世家家传渊博,子弟皆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黔首温饱尚不可解决,书籍和从学,对于他们都是天价。”</p>
“天子不得不分出大量利益,以安世家,以此巩固地方统治!”</p>
秦阳点头,董丘所说大差不差。</p>
这也是为什么两汉三国,想要摆脱世家的束缚,只能通过举孝廉,亦或是像曹操一样不问出身,亲自提拔的方式,而无法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p>
并非他们没想到,而是根本不可能。</p>
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本就是世家最为擅长的事情,读书是他们的特权,黔首闾左根本没有任何赢面。</p>
就算是科举盛行的唐朝,每逢会试,依旧是世家大族占了大头。</p>
直到黄巢一把大火,将衮衮诸公烧了个一干二净,伴随着宋朝的富足,和读书的成本下降,寻常百姓才有了钻研学问的机会。</p>
科举制这才发挥了它真正的意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了现实。</p>
这期间,跨越了不知几个百年。</p>
秦阳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不过有了华夏先人教科书式的发展历程。</p>
他要在五年之内,让科举制在大宣站稳脚跟,倒也并非不可能。</p>
心中思定,秦阳朗声开口:</p>
“既如此,灭世家,便要先灭他们的权势,本王没什么耐心,杀戮是最好的方式。”</p>
“除此之外,便是要降低黔首获得知识的成本,给予他们通过读书上升的途径。”</p>
“朝廷对于地方的把控,要深入,从县入乡,从乡入村,层层把控!”</p>
董丘闻言,大脑嗡嗡作响。</p>
除了第一条对于秦军来说,还算容易,其余两条,他真想不到有何解决之策。</p>
要让读书在黔首之中普及,花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天文数字。</p>
至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把控,他亦是一筹莫展。</p>
“啪!啪!”</p>
主位之上,秦阳击掌,殿外侍卫旋即端着木案而入。</p>
“解决之道,就在其中。”</p>
听到秦阳如此说,董丘急忙看向木案。</p>
正中处,赫然是一张他从未见过的宣白大纸。</p>
董丘虽不知灭世家与这纸有何关系,但感受着眼前宣纸的柔滑,心底里闪过欢喜,满眼痴迷之色。</p>
这样的纸,比帛柔滑,又比寻常的草纸结实,真乃是巧夺天工之物。</p>
秦阳看着他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含笑发问:</p>
“董卿觉得,这纸造价几何?”</p>
董丘闻言一怔,略微沉思后,缓缓开口:</p>
“此纸虽精妙,但纸终究取于布,最多唯绸尔,一张约估五两!”</p>
秦阳笑着摇头,五个指尖捏在一起。</p>
董丘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又释然道:</p>
“七两倒也说得通,纸面平滑无凹,不知要花费多少工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