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扼杀萌芽(1 / 2)

无敌六王爷 码字还债 1664 字 3个月前

即便是种地。</p>

庆人的效率也是低下的。</p>

即便大庆不缺牛马,基本都能用上大牲口种地。</p>

可一个人能伺候的地,终究有限。</p>

一户人家,基本十五亩地左右。</p>

若风调雨顺的话,一户人家一年基本要吃掉十亩地的产出。</p>

还要缴纳税款。</p>

好在家里一年能种两茬地。</p>

但一年的产出,终究也是有限的。</p>

粮食的价格,官府永远不会允许高了。</p>

这是风调雨顺,大庆的一户人家,吃一半卖一半。</p>

若遇到灾年。</p>

就很难说了。</p>

大庆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些过于低下。</p>

而这。</p>

基本也是封建皇朝的常态。</p>

辽东的粮食够用,也不够用。</p>

主要是辽地能吃的肉食,足够的多。</p>

而且如今高丽大部分的粮食税收,基本都会归于辽地。</p>

那个高丽的太上皇。</p>

终究是辽地出去的兵。</p>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p>

就是辽地纸券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广。</p>

而朝廷的那些官员,似乎并不在乎这种货币。</p>

更准确的说。</p>

是朝廷官员不觉得这纸券能有什么问题。</p>

影响不到大庆的腹地。</p>

甚至朝廷还有人建议,学着辽地发行纸券。</p>

但被太子搁置了。</p>

而且关于田亩,还有个很关键的问题。</p>

“大哥,朝廷发布政令,均分田亩。”</p>

“看似每户都给十五亩地,可北方的十五亩,跟南方的十五亩,不是一个十五亩。”</p>

秦风也说出了问题所在。</p>

“晋地的一亩,相当于京都的一亩二。”</p>

还有话秦风没说。</p>

辽地的一亩,相当于京都的一亩五。</p>

可名义上,都是一亩。</p>

大庆的税收是靠地来收,一亩地的税收是固定的。</p>

可地都不一样,粮食产的肯定有多有少。</p>

缴纳的税如何算?</p>

只是秦标却点了点头。</p>

“这事儿孤早就知晓。”</p>

“晋地的田亩,才是最为正常的衡量标准。”</p>

“南方地少人多,南朝时地主为了彰显地多好听,便不断的偷偷减少一亩地的标准。”</p>

“每过个十年减一点,逐渐也就成了现在的样子。”</p>

“江南的十二亩地,才是正常的十亩。”</p>

这就是亲民的好处。</p>

若是被关在皇宫内的储君。</p>

哪里会清楚这些田野间的门道。</p>

朝廷的政令标准都一样。</p>

可到了地方实施上。</p>

就会千差万别。</p>

这田亩上的区分,便是如此。</p>

秦风与秦标都知道的事儿。</p>

秦棣听得却大为震惊。</p>

“竟会这样!”</p>

“大哥,要不要再重新丈量一下土地。”</p>

宁王秦棣听得义愤填膺。</p>

他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公!</p>

肯定是那群官吏搞的鬼!</p>

只是这个提议刚出,便被秦标否了。</p>

“不到时候。”</p>

重新丈量土地,往往都会丈量出大问题。</p>

谁都不知道地方地主家,究竟瞒报了多少土地。</p>

而且。</p>

“北方一亩,比南方一亩地大,更便于向北方迁移百姓。”</p>

秦标很明显这其中的优点。</p>

“我们这些君王,其实不会太在意这一亩地是大是小。”</p>

“可这却是小民的实际利益。”</p>

“可以想想,南方迁移到北方的百姓,说好了一家分十五亩,可领的时候一看,这哪里是十五亩,按照南方的算法,怕是都得十八亩!”</p>

“迁移到此处的百姓,便会觉得捡了便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