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的头头是道,师爷也给我们科普了一下我们不知道的内容。</p>
据记载,秦始皇嬴政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后,在甘肃省临洮发现了个头非常高大的人,足有五丈多高,足迹就有六尺长。这明显是属于夸大了。秦始皇根据这个高大的人,用铜铸造了大铜人,叫做翁仲、君何。秦始皇死后把这东西放在墓中当做守墓人,后来被历朝历代模仿,一直延续至清末。</p>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师爷说完,还悠悠念了句诗。</p>
我们看了看这玩意,时间一长,也觉得没意思了。</p>
众人最后的注意力还是落在了那堵封墙上。这堵墙,目前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p>
家豪等人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杠子从包里取出一个螺旋形的铲子。这个铲子像是改良过一样,我确实没见过类似的铲子。这个铲子头是锥形,铲身则是直径逐渐变化的螺旋状,铲把跟铲身成九十度,也就是垂直与铲身。</p>
看着杠子拿出这么个玩意,我和顺子也止不住好奇,“这东西怎么用,还是第一次见。”</p>
杠子一瘸一拐的靠到这堵墙跟前,歪着脖子弯下身去。</p>
杠子把螺旋铲放置在砖缝处,用锤子三两下就把铲尖打了进去,杠子抓住铲把开始旋转,这动作就跟摇拖拉机的档把一样。随着杠子不断转动铲把,铲身就跟螺丝刀一样钻入砖缝,越钻越深。</p>
过了一会,杠子把铲头拔了出来,转而拿起撬棍,猛击砖缝旁边的砖,砖块一下就被打到墙后,露出一个砖孔。</p>
“乖乖,果然高手在民间。”顺子不由得感慨道。</p>
相比于师爷这个炸弹狂人,这种方法确实要文明的多,对文物的破坏性也要更小。</p>
接下来,在众人合力下,很快就打出了可以供人通过的一个墙洞,等一切完成,杠子擦擦额头的汗水,冲我看了两眼。</p>
我心说,我一直以为杠子会说点什么,杠子本来不会说话,和我能说个锤子啊。</p>
巴特很默契地钻进墙洞,等巴特过去后,大家一个接一个依次通过这堵墙上的墙洞。</p>
等我们钻到这堵封墙背后,空间似乎更大了。</p>
家豪从包里取出两根冷焰火点燃后高高抛了出去,看到面前的场景,我彻底被震撼到说不出话来了。</p>
在我们面前十米的地方,出现了一座门。</p>
这个门挺像现代四合院门的样式,门面分成四扇,扇面上雕刻了一些石兽的图案,门上的挑檐,向外挑出一米五左右,檐下是门梁,有比较精美的斗拱设计,梁下搭着四根石柱。</p>
门后不远处,竟然是一座小山,小山上开凿了几十个密密麻麻的佛窟。</p>
每一个佛窟里,都有一个坐着或者站立的佛像,佛像看着也是直接在黄土上雕琢而成,几乎未经任何风化侵蚀,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即便是在博物馆里,也很少能看到这种品相的佛像。小山最中间,开了一扇拱形门。</p>
我很好奇,这个佛窟的顶部为什么不会坍塌。我打着探照灯看了看顶部,就看到这个巨大的空间内,搭载了密密麻麻的木柱和木梁,一根接一根的搭接,竟然把这个空间整体顶了起来,同时也约束了上方土体在横向上产生的荷载。</p>
“这麴嘉真是混蛋,把那么多青石砖运进大漠深处就算了,还搞了这么多劳民伤财的东西出来。”这个墓的大小,已经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这种规模的墓,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地方。</p>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世人说,君王死社稷,到最后,不都是老百姓挨刀吗?”顺子叹道。</p>
突然间,我觉得师爷炸神道碑的行为,也没啥可惜的。这个墓主人,实属可恶。</p>
开凿了一个个佛窟的小山,向东西方向延伸,横跨三十多米,因为跨度太大,即使工程量如此巨大,修建工艺如此精湛,山头两侧还是可以看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很多的佛窟都被掩埋在了黄土之下。</p>
在冷焰火的光芒之下,眼前的场景,被渲染出梦幻般的感觉,似乎与现实脱离开来了。</p>
巴特走上前去,想用力推开挡在我们面前的那扇山。石门却纹丝不动,后来在我们使用撬棍合力推动之下,石门才被打开。</p>
石门背后,延伸出一条路来,这条路是一行台阶组成的,呈向上的坡度,一直延伸到小山上的拱门处。</p>
我们继续向前走,随着我们离那些佛窟越来越近,一些佛像在探照灯下也看的越发清晰。从佛像上看,当时雕琢这些佛像的工匠,技艺非常精湛,佛像整体上比较圆润,和唐朝的佛像很像。有一些佛窟里,还用一些颜料绘出一些佛教图案,如梦如幻。</p>
等我们走进拱门后,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大殿。这个大殿,是在这座小山里面开凿出来的,但是,大殿又做了大量的改造。</p>
大殿中央是一座佛像,佛像背后是另一个拱门。由于距离太远,我无法看清佛像的面容。</p>
大殿四周,都用柱子进行了搭建,这个房间,整体上呈现圆形。柱上方,用密密麻麻的木质桁架搭建了顶出来。顶上,一个个拱形构件相互交错,形成了巨大的藻井。藻井上的图案,整体上被修饰成菱形的形状,每一块图案,都是由叶片状的图案堆叠成卷草纹,从活动的探照灯灯光下看去,整个藻井,就像是活了一样,泛着波浪。用来绘制这些卷草纹的手法也很有考究,颜色深浅不一,整体上的统一和局部的明暗交错形成鲜明对比。这绝对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大手笔了。</p>
“这个顶,应该值不少钱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