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世民却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阐述下去。</p>
此时得意归得意,他还是留着几分理智的,人家毕竟没有犯错,何必要动武呢?</p>
大唐还是讲道理的。</p>
次日,陈正泰便带着李世民在这国内城转悠了一日。</p>
李世民看得兴致勃勃,口里道:“此地民风,看来与我大唐也并没有什么分别。不过此地,若是走陆路,实在太远了。还是在此多建一些港口,利用海船来往,或许更为便利。”</p>
陈正泰点头道:“正是,儿臣也是这样想的。至少现在,朝廷是没有余力在此地修建铁路的,用海船来互通有无,价格低廉,而且一旦有了需求,对于海船的制造发展,也有莫大的好处。”</p>
李世民看了陈正泰一看,忍不住笑道:“朕想的是如何控制此地,你想的却是发展你的船?”</p>
陈正泰也是乐了,道:“就如陛下这几日挂在嘴里的一样,天下变了,这造船业的发展,不也是其中之一吗?从前的时候,百姓们饮毛茹血,是先民们,不断的利用手中的工具,方才有了中原的繁盛。这甲胄是工具,海船也是工具,世间万物,都可制为工具,让这些工具,为我大唐所用,又有何不可呢?”</p>
李世民闻言大笑。</p>
事实上,他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陈正泰的思维。</p>
某种程度而言,陈正泰总能语出惊人。</p>
可是细细去思量,却又发现这些惊人之语里,也有着另一番的道理,令人值得深思。</p>
过了几日,李世民便启程,随一队禁卫以及浩浩荡荡的天策军护军营前往仁川了。</p>
人马一路南下,遮天蔽日。</p>
这护军营的规模,也有数千人之多,足以保护李世民的安全了。</p>
此时的天策军,是不会将区区百济放在眼里的。</p>
这刚到百济的境内。</p>
此时,却见一队人马在此等候着了。</p>
似乎这些人早就来了,居然还安扎了营寨。</p>
李世民心里好奇,立马让人先行去询问。</p>
过了一会儿,便有人来回报道:“禀陛下,百济王与新罗王率百官在此静候陛下,除此之外,还有倭国使节也都来了。”</p>
李世民是前些日子打算动身来这百济的,百济人立即有所察觉,倒并不意外,可是他没想到,这新罗人的动作,居然比百济还快。</p>
据传是这新罗王听闻大唐皇帝要经百济,居然也不和百济国打招呼,亲自骑着快马,日夜不停,便赶了来。</p>
要知道,百济和新罗可是宿仇,这番举动十分胆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p>
可那新罗王显然还是冒了这个风险,他的算计之中,觉得百济再怎样大胆,也不敢阻拦自己前去迎接大唐皇帝的圣驾。</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