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上去只是民间自发的一些行为,可实际上……在这背后,是由贪欲所支撑,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各种文化和风气上的改变。</p>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以游历四方为荣,以推崇班超和张骞来彰显自己。</p>
任何的文化都是在经济基础之上的。</p>
当农耕繁荣的时候,关外的土地对于掌握了权力的人而言,没有丝毫的价值。</p>
就如那高昌,若换做是从前,世族们对于攻打高昌是没有太多积极性的。</p>
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跟我有什么关系?</p>
即便是占领了高昌,那又如何?花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还要驻扎一支兵马,为了供应这些兵马,需要源源不断的输送大量的粮食。</p>
因而,某种程度而言,王朝兴盛的时候,像高昌这种地方,若是天子的意志坚决,固然能够占领。可是……那天下的臣民,都仿佛自己和高昌没有任何的关系。</p>
毕竟……绝大多数人,不会天天拿着一个舆图,来看看大唐的疆土有多大。</p>
而一旦朝廷衰弱,大家巴不得将浪费钱粮的兵力收缩回关内。</p>
因为,除了让舆图上多一块土地,让边疆安全一些之外,像高昌这样的地方,和天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的。</p>
可现在……却不同了,棉纺流行了,里头有巨大的利益,百姓们需要穿衣,带动了棉纺业的发展,商贾们开了作坊,需要棉花供应,现在世族们拿下了土地,开始种植棉花,这棉花种植出来,世族们发了财,商贾们也发了财,陈家跟着发了财,百姓们也有了稳定的棉布,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买来更舒适和温暖的新衣。</p>
这其中牵涉到的,是一个广大的利益链条,从收租的陈家,到种棉花的世族,再到负责耕种和采摘棉花的部曲,到负责运输的劳力,再到作坊里的工人。</p>
未来,至少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围绕着高昌维持生计。</p>
到了那个时候,若是高昌但凡出现一点风险,势必要天下振动,朝野哗然了。</p>
即便陈家不出兵保护高昌,只怕那朝中的宰相和百官,都要急红了眼睛,要求朝廷立即征发大军,前往高昌了。</p>
正因如此,西宁新城,这里人的风气,却和保守的长安人不同,正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商贾,日夜进行贸易。商贸的繁华,让迁居于这里的世族,也可从中分一杯羹。</p>
也因为有人能从中牟取到好处,掌握了文化的世族子弟们,也慢慢的转变了思维。</p>
以往在关内的那一套儒学,显然已经很不对这些世族子弟们的胃口了。</p>
转而有人开始崇古,即突然察觉到……汉儒的思想,似乎与自己契合。</p>
这一下子的,公羊学的书,居然卖得格外的火热。</p>
这公羊学,乃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时的官方正统儒家学派,和当时汉武帝开拓进取的心思相契合,主张的乃是大一统、大复仇以及天人感应的思想。</p>
说穿了……就是鼓励儒生们开拓进取。</p>
当然,之所以能够盛行,也是因为不少人察觉到,公羊学比之当下的儒学,更适应他们现在的生存状态。</p>
他们从关内迁徙到了关外,生活环境已经改变。</p>
因而发现,原有的儒经已经无法解释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了。</p>
反而是公羊学提倡‘继治世之者,其道同,继乱世之治者其道变。’</p>
这什么意思呢?</p>
意思便是,万事万物,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变化,国家、律法、百姓、社会风气、信仰和行为,都会随之而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