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若是克继大统,身边就必须有个能用的人。</p>
只是这一次巡视太原的事,让李世民产生了警觉,他意识到,侯君集并非自己想象中那般赤胆忠心,此人有油滑的一面。</p>
油滑其实也没什么,谁没有自己的私心呢?</p>
可侯君集的身份而言,却是不允许其油滑的,因为他能力很大,地位也很高,李世民自觉得自己可以驾驭他,可自己的儿子……能驾驭一个城府很深,却只晓得一味揣摩上意的侯君集吗?</p>
陈正泰一听侯君集三字,其实心里已经了然了。</p>
陛下这是对侯君集产生了怀疑!</p>
陈正泰想了想道:“侯将军乃是大将之才,可以独当一面,若是给他一支军马,天下能克制他的人,只怕寥寥无几。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当世名将。”</p>
这绝不是单纯的吹捧,实际上,侯君集就是这样的人。</p>
当然,陈正泰可不只是吹捧侯君集,因为他的话,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p>
这一下子……却令李世民的脸色格外的凝重起来。</p>
当世名将。</p>
在军中很有威望,如今又成了吏部尚书,算是半个太子的岳父。</p>
这样的人……能力越大,若是德行不好,危害也是最大的。</p>
曹操、司马懿、陈霸先这些人,哪一个人的能力低了?</p>
李世民顿时明白了陈正泰的心意,他不禁叹了口气道:“德才兼备,德在才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啊。”</p>
他这一番感慨,显然是想通了什么,而后看着陈正泰,又叹息道:“先令他做这个吏部尚书吧,朕另有布置。”</p>
他突然抬头看了一眼张千:“去查一查。”</p>
张千会意,恭谨地颔首道:“奴遵旨。”</p>
陈正泰心里想,咦,怎么听着侯君集要倒霉了?不过……他说了侯君集的坏话吗?</p>
李世民随即道:“人才的选拔,是慎之又慎的事,朕当初年轻的时候,一味只提拔有才之人,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因为朕自信自己的才能,远胜他人,就算有人别有企图,朕也可以反手之间,令他们灰飞烟灭。可现在……朕年岁已长,感觉到身子大不如从前,此时才发现,人的德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啊!可是太子……总是令朕担忧。”</p>
陈正泰不由道:“陛下难道听到了一些太子不好的事?”</p>
李世民皱紧眉头:“他太心浮气躁了,也容易轻信于人,不具备洞察人心的能力。这是做太子的大忌,未来若是做了天子,也是做皇帝的大忌。你总是觉得朕对太子苛刻吧,可是……正泰啊,朕若是只一味念着父子之情,令太子继续浮躁下去,将来他做了皇帝,如何担当这大唐的天下呢?无数人的福祉,都寄托在了皇帝身上,百姓们盼望着的,就是明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居乐业?如若不然,似那隋炀帝,似那晋惠帝一般,引起了动乱,这些后果,最终还是天下的百姓们去承受啊。”</p>
“朕是征伐出身,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从来不相信天命,也不信什么人天生下来就该做皇帝,这所谓的天命之学,不过是儒生们愚弄百姓的学说而已。朕不信的时候,便起兵反隋,定鼎天下。可现在朕成了社稷之主,固然还是不相信,却也不会去制止儒生们宣扬这一套。”</p>
“有的东西,你明知它可笑,可现在站在朕的立场,却不得不用。只是……若是自己也信了,那么就愚不可及了。社稷之主,既不是天命承继,自然也不是靠一群儒生们宣扬所谓天命所归,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朕前些年曾有过立李泰的念头,也正因为如此!因为朕觉得,李泰的性子更稳健一些,可终究,李泰还是令朕失望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