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1 / 2)

可是这样的话,不能信。</p>

话说的好听,等到时候人口真的迁徙去了,你们陈氏两手一摊怎么办,朝廷难道又把人迁回来?</p>

这么多张口,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依靠关中调拨!</p>

这等于是,未来朝廷需白白养活无数不事农耕的人,这是一个无底洞啊。</p>

何况,还有公主府的营建……花费也是惊人,戴胄上书之后,引发了轩然大波。</p>

因为去岁的时候,陈氏虽然出了大部分的开支,可是朝廷所用的钱粮,也很惊人。</p>

这才只是刚开始呢。</p>

在经过几次的上奏之后,李世民便将陈正泰寻了来。</p>

陈正泰一到,发现三省和各部的大臣都在。</p>

于是他淡定地行了礼,李世民则看着陈正泰道:“朔方营建的如何?”</p>

“恩师,大体的建筑,已经完成了两三成了。”</p>

大体的建筑……两三成……</p>

也就是说,这大体的建筑,没有两三年时间是完不成的,那不是大体的建筑呢?</p>

戴胄在一旁苦笑。</p>

李世民颔首:“戴卿家和诸卿都说朔方的规模巨大,只恐朝廷将来无法供给,是以请求上奏,缩小规模,如汉时朔方城的规模即可,正泰怎么看。”</p>

陈正泰显然是早想到会有一天,一点没有心慌,口里道:“敢问秦汉时营建的朔方城,现在去了何处?”</p>

这一问,却让殿中都默然了。</p>

陈正泰随即便又朗声道:“所以单纯的军城,是无法悬孤于大漠的。今日建了一座军城,百年之后呢?所以学生以为,朝廷的目的,不是陈兵于大漠,确保可以羁縻大漠,而是应当真正在大漠中扎下根,如若不然,今日建城,明日便要失去,今日依附的部族,明日又要反叛,朝廷所做的,都是徒劳无功的事。”</p>

李世民点头,他很欣赏陈正泰有这般的雄心</p>

在这一点上,他和陈正泰的心思是相通的。</p>

于是李世民看向戴胄道:“戴卿家,你看,陈正泰说的也很有道理。”</p>

戴胄心里禁不住要吐槽,陛下你到底帮哪一边的,方才你也说臣说的话有道理的啊。</p>

………………</p>

现在人在乡下,今年自从发生疫情之后,已经十多个月没有回老家了,所以最近更新有点少,老虎尽力抽出所有零碎的时间码字,求不骂。</p>

戴胄只好道:“陛下,其实今岁国库的岁入倒还尚可,只是天下的钱粮,是有定数的,这钱粮都该用在刀刃上。”</p>

顿了顿,戴胄继续道:“钱倒还好说,可这粮食……花费实在太大了,而且浪费民力,所以……凡事都要量力而行,臣知道陈家有钱,可是粮食,从何而来呢?就说那隋炀帝,三征高丽,又开拓运河,这两样事,难道办错了吗?依臣看来,若是只论办事,这两件事都可谓是利在千秋。可是……他错就错在好大喜功。臣固然能体会陛下和陈詹事的心思,谁不希望将一件事圆圆满满的办成呢?可凡事,有利就会有弊……臣算过一笔账。”</p>

戴胄自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他咳嗽了一声,便道:“将来此城筑成,就免不得需要征伐大量的人口迁徙朔方,陈氏人口众多,现在依附陈氏的人口也为数不少,这么多的人口,都是民力啊。他们在朔方,坐吃山空,就必须得自关中调粮,按照往年的规矩,调一石粮至朔方,就需要消耗掉三石粮食,陛下想来也是清楚的。”</p>

调一石粮,要花费三石粮,这并不是故意吓人的,确实是实际情况!</p>

要知道,古代的运输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假使要调一石粮,你就需要征发百姓,可是百姓们给你运粮,总不能饿着肚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