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藳城之战(1 / 2)

妙锦传 弋尘读书 1325 字 5个月前

经过深入分析,朱棣预测出吴杰、平安三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其一,固守真定不出;其二,出来探听消息后马上回城;其三,主动与燕兵约战。</p>

吴杰、平安主动约战的可能性不大。</p>

朱棣盼着他们早点儿来,开始巧施诱敌之计。</p>

吴杰、平安返回真定没多久,城外逃来了许多挑着担子怀抱婴儿的百姓,他们要求入城避难,而且众口一词说燕兵粮草不足,在四处筹借粮草,营中毫无戒备。</p>

吴杰、平安于是派探哨出去打探情况。</p>

根据探哨收集到的情报,燕兵的确在四处筹粮。</p>

其实,这些逃难的百姓全是燕兵所扮,而四散取粮,也是朱棣有意营造出的假象,为的是诱惑吴杰、平安前来交战。</p>

其实,即使朱棣不用诱敌之计,吴杰、平安也得出兵,以免朝廷问责。</p>

在夹河之战,吴杰、平安迟迟不肯与与盛庸合兵,导致战败,若是战后仍按兵不动,朝廷很可能会问罪于他们,“旷期失律、劳师费财”,略无寸功,这个罪名可轻可重,抄家流放都有可能,因此大意不得。</p>

朱棣的诱敌之计正好激发了他们的侥幸心理。</p>

如果趁燕兵不备,一击制胜,不仅可以避免朝廷问责,还可以转享其功,何乐而不为呢?!</p>

闰三月初六,吴杰、平安没有动静,朱棣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派都指挥郑亨、李远率五千骑兵去真定打探消息。</p>

根据郑亨、李远传回的消息,吴杰、平安已经率军离开真定,到达滹沱河北岸,驻扎在距离燕兵七十里处。</p>

朱棣听闻后,下令立即渡河,接近敌营。</p>

根据阴阳家的说法,这一天“十恶大败”,诸事不宜,而且当时夜幕已经降临。</p>

将士觉得不吉利,请求明天清晨再渡河。</p>

朱棣当场拒绝。</p>

“夫时不再得,机惟易失。今时机如此,岂可缓也?借使缓之,贼退真定,城坚粮足,攻之不克,欲战不应,欲退不能,是坐受其弊。若拘小忌,终误大谋。”</p>

我们一直担心敌兵不出,好不容易将他们引诱他们出来。时机转瞬即逝,怎可迟缓?假如我们动作稍有迟缓,敌兵退回真定,真定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很难攻下来。拘泥于小节,定会耽误大事。</p>

朱棣信心十足的继续说道:“不因小节错过取胜良机,方是兵家取胜之道。”</p>

在渡河的过程中,部将发现河水很深,骑兵可安全无恙地通过,但是辎重很可能会被水泡坏。</p>

朱棣当即下令,步兵和辎重转到下游渡河,他亲自带着数万骑兵,先从上游过河。</p>

上游的河水受数万骑兵穿行所阻,下游的水势果然明显变小,河流变浅,辎重最终得以安全渡河。</p>

妙锦后来阅读战报,看到此处时,心中不由得暗暗惊叹:朱棣当真天赋异禀,悟性极佳。</p>

燕兵连夜渡河到对岸,朱棣亲率三千骑兵,沿着河流向西行进了大约二十里,遇上吴杰、平安的兵马。</p>

由于天色已晚,双方没有大动干戈,便各自收兵了。</p>

吴杰、平安立即退到藳城。</p>

闰三月初九黄昏,双方再次试探性交手,到了天黑各自守兵。</p>

为了防止吴杰、平安偷偷撤回真定,朱棣当晚亲自率领数十骑逼近敌营,就地过夜,以牵制敌人。</p>

闰三月初十,吴杰、平安在城西南列阵,阵中结高数丈的木楼,平安登上木楼,居高指挥。</p>

他们排的是方阵。</p>

这样的阵形,最突出的优点是:四面没有明显的缺点,兵力布置均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