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族英雄"之称的秋瑾女士,是史上提出"男女平等"的第一人。近代诗人陈去病在大作《鉴湖女侠秋瑾传》中评其为:"读书通大义,娴于词令,工诗文词,着作甚美。又好剑侠传,习骑马,善饮酒,慕朱家郭解之为人,明媚倜傥,俨然花木兰、秦良玉之伦也。"</p>
宋庆龄先生对秋瑾女士也作了高度评价:"秋瑾之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俦侠名。"</p>
可见,能文能武的民国奇女子秋瑾对近代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秋瑾有哪些"侠义"之举,得获此殊荣?</p>
一、秋瑾其人</p>
1875年出生于福建云霄的秋瑾,乳名玉姑,初名闺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原本来自官宦世家,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p>
爷爷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是满清官员,父亲还官至湖南郴州知州,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望族之后。</p>
故秋瑾从小就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兼之自幼好文史,喜诗词。15岁时随表兄单宗勋学骑马,学拳术,练棍击剑。久而久之,秋瑾便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奇女子。</p>
不过,秋瑾的家庭条件虽说不错,父母相对来说也算开明。但那时仍然是在浓厚的封建思想笼罩下,父亲秋寿南母亲单氏突破不了根深蒂固的桎梏。秋瑾在小时候仍要"里小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得依从父母的包办。</p>
故秋瑾在19岁时,也只得遵照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的父亲安排,远嫁湖南有钱人家的公子,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的王廷钧。</p>
1900年,王廷钧出钱捐了"户部主事"的官后,便带着秋瑾到京城增长见识。在京城,秋瑾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思想得到极大解放。</p>
但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为避难,秋瑾只好又随夫回到双峰县荷叶镇。</p>
期间,秋瑾与思想进步的唐群英、葛健豪往来十分密切,三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时称"潇湘三女杰"。</p>
二、倡导女权</p>
1904年7月,时年29岁的秋瑾因家庭变故,遂决定离开夫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毕业后,转入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p>
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成立妇女运动组织共爱会。</p>
1905年初,秋瑾为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回国。当年秋,二次赴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p>
从此以"鉴湖女侠"为笔名,倡导女权女学思想,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勉女权》、《敬告姊妹们》等系列文章,宣传"女子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等等追求女子自由进步的主张,以此抨击落后陈腐的封建礼教之丑恶。</p>
尤在《敬告姊妹书》中将旧时的女子生活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p>
"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擦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淌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p>
1906年,31岁的秋瑾再次回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不久去浔溪女校任教。暑期离职到上海创办中国公学。</p>
1907年1月,又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号召女界当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p>
三、投身革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