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于谦何以听任"夺门之变"发生?甘愿被明英宗处死?(1 / 2)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清代袁枚的这首诗将"西湖三杰"之一的于谦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相提并论,视二人为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p>

二人皆官至少保,分别为各自所在的朝代立下汗马功劳,又含冤而死。岳飞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死时仅39岁;于谦则在明英宗"夺门之变"中复位后当即被逮捕入狱,死时59岁;二人死后皆葬于杭州西湖。</p>

不过,二人却又显着不同。岳飞是赫赫有名的武将,而于谦则代表文人集团,在明英宗被瓦剌大军俘虏后,领衔兵部尚书,力主作战,发动了有名的北京保卫战,使明朝延续了近二百年的统治时间。</p>

于谦可谓"功不可没",就连杀他的明英宗亦认为"谦实有功"。那,有如此功勋且又手握兵权的于谦何以"取义成仁"甘愿下狱受死呢?</p>

这要从于谦的生平说起。</p>

一、儿时的于谦,显露凛然正气</p>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公元139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官宦世家。从其高祖于夔入仕起,一度显赫,曾祖父于九思官至杭州路大总管,祖父于文明就任洪武年间工部主事。只是到了父亲于彦昭这一辈,不愿入仕在家乡钱塘过着隐居生活。</p>

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自幼刻苦读书的于谦便有了精忠报国的高远志向,其儒雅的文人气质和土大夫情怀陪伴他走了一生。</p>

在长期饱读史书的儿时岁月,仰慕文天祥气节的于谦常以其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座右铭。</p>

十六岁就读吴山三茅观时,即写下与之相映的《石灰吟》:</p>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p>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p>

诗中所表露的凛然正气,恰好就是于谦一生最真实的写照。</p>

二、青年时的于谦,兢兢兢业业在地方工作</p>

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23岁的于谦成功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以文人的身份步入大明仕途。</p>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率兵平定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反叛,于谦受命担任御史随征。朱高煦后来被剿灭,受捕入狱后,于谦奉令主审朱高煦,予之严词斥责,声色俱厉地数落了朱高煦不忠不孝的各项罪行,朱高煦趴在地上被骂得直发抖。</p>

于谦的正词崭崭和凌厉执法由此传开,明宣宗为之大为赏识,经过一番考察后,对他的学识、气度高度认可,不久即升任于谦为巡按江西。</p>

1430年,32岁的于谦领衔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由此,于谦就在地方工作了十九年的时间。</p>

期间,于谦常轻装骑马走访所辖区域的父老乡亲,考察民生以及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项后,能办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马上表奏朝廷处理。如在三月间"粟米救济"缺粮的民户;在黄河口岸加固堤坝,避免汛期发生洪灾冲毁农田,令每个乡所设的亭长专管堤坝修缮一事;将镇边将领私人开垦的田地转为官家屯田,以资助边防开支等等……</p>

于谦注重民生和化解财政压力的这些举措,得到了明宣宗的认可,老百姓也呼之雀跃。由此,于谦迎得了极高威望,誉为为国为民的忠臣、能臣。不过,正直的于谦也因此树敌不少,带来被奸佞中伤的致命隐患。</p>

三、为官清廉的于谦,不畏入狱,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p>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宠信太监王振干政。随着主持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相继离世,太监王振便作威作福起来。</p>

于谦回京觐见时,因没有向王振送礼,还写了一首"只有清风"的诗《入京》:</p>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p>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p>

王振便诬告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心怀不满,意欲与朝廷作对。于谦由此被下狱问罪,幸得河南、山西两地的百姓深感其大恩,为之请命申冤,又得同僚和周王、晋王等藩王的作证力保,于谦才得出狱,降为大理寺少卿,后转任兵部左侍郎。</p>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太师也先统兵大举来犯,王振便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遭遇全军覆没,明英宗自己也被俘。这就是大明历史上耻辱的"土木堡之变"。</p>

大明一下转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幸得之前于谦没有随驾,被留下来主持兵部工作。在孙太后的支持下,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力排朝廷南迁等建议,固守京城,拥立朱祁玉为景泰帝,发起了力挽狂澜的"北京保卫战",终于抗住了也先大军的进攻。也先在发还明英宗回朝后,撤兵远去。</p>

大明迎来宝贵的安宁时期,由此,为官清廉人到中年的于谦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景泰帝明代宗整肃朝纲,铲除了王振余党,实现了一系列由乱而治的"中兴"举措,使大明渐渐恢复了勃勃生机。</p>

谁知,还朝的明英宗被代宗皇帝幽禁于南宫后,在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享、左副都御使徐有贞、司礼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拥护下,发动"奇门之变"成功复位。</p>

明英宗复位后,当即将于谦逮捕入狱,五天后旋即处死。</p>

四、年近花甲的于谦为什么被迅速处死?</p>

明英宗复位后,之所以要迅速处死于谦,除了于谦"不得不死",因他死后,明代宗才没有翻盘的希望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于谦让明英宗在叹息之余深深嫉恨。</p>

因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成了阶下囚之后,自然希望北京的大明朝廷早日把他解救回来。</p>

谁知主持兵部工作的于谦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只忠于国家的主张,以"大义"取得临时执掌朝政的孙太后支持下,马上拥立他的弟弟朱祁玉为明代宗,改他为太上皇。还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主战想法后,得任兵部尚书,随即动员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为主的二十二万人马,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