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印象,最初是从中学课本中了解到的。那是她16岁时去京城游玩时写下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p>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p>
这首小词让我记住了李清照。</p>
原来李清照年少时很幸福快乐,有生活情趣。</p>
你看,她游玩时,被溪亭的景色迷住,竟忘了回家的路。到傍晚才调船回去,却划到盛放的荷花丛中,把停栖的水鸟都吓飞了。</p>
后来,逐渐加深了对宋词的研习,对李清照也有了更多的了解。</p>
原来,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李清照有着让人心痛的人生经历,小时候有美好的岁月,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也有一段幸福的时光,但还是受"党争"的漩涡波及,兼之后来南宋朝廷的妥协偏安,丈夫赵明诚英年而逝,使得李清照晚景凄凉,又被骗婚。欣慰的是,李清照没有为这些遭遇消沉,而是勇敢地与第二任丈夫张汝舟离婚,坚持创作,完成第一任丈夫的遗愿,平静生活,直到73岁时才淡淡地离开人世。</p>
李清照的人生,可圈可点,让人赞叹。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p>
(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p>
李清照于公元1084年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当过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等职。母亲王氏也来自士大夫家庭,文学氛围很浓。</p>
李清照文学艺术天分很高,又受家学熏陶,兼之自幼聪敏好学,亦得到文坛大家晁补之等提点,自小在词坛上就崭露头角,表现出过人的才华。</p>
李清照所写的《点绛蜃.蹴罢秋千》这首词就写出了她少女时代的愉悦与幸福时光。</p>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p>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p>
你看,少女李清照在荡秋千时,有一个人闯了进来,吓得李清照羞涩离开,却又倚门回首,假装嗅青梅,偷偷看是谁。</p>
极形象地素描了当时的场景。</p>
(二)第一次婚姻</p>
李清照18岁时与京城门当户对的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那时,年长3岁的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夫妇二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p>
只是好景不长。在李清照婚后的第二年,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佑党"在党争中受累,被逐出京城。公公赵挺之因不属旧党,升任尚书。李清照请求公公救父,但朝廷之规"宗室不得与元佑奸党子孙为婚姻"及党争之恶,赵家无可奈何。李清照只好离京随同父亲回济南生活。</p>
哪知世事变幻,让人目不暇接。李清照随父返回故里的第二年,朝廷解除"党禁",大赦天下,父亲李格非返京受差,李清照得以回汴京同赵明诚团聚。</p>
谁知不过一年光景,蔡京复相,打压公公赵挺之,旋及罢官,不久病逝。赵家即被逐放。24岁的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暂居青州"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开启乡下生活。</p>
夫妻二人在乡下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度过了一段安宁的和美岁月。</p>
(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p>
李清照在26岁时,去京城看望父亲。《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这个时期李清照根京都汴京的繁荣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名篇:</p>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p>
这首小令很雅致地写出自己在风雨很大的昨夜饮酒太多,以致一夜浓睡,第二天醒来不忍看海棠花谢,试着问侍女窗外是不是落花满地,哪知粗心的丫头却回答:海棠依旧。于是自言自语,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对呀。</p>
这首小令一问世,即深受人们喜欢,广为传颂至今,誉为惜花伤春的不朽之作。</p>
(四)第二次婚姻</p>
李清照44岁时,北宋发生了"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南逃应天府,于公元1127年称帝宋高宗,于是,南宋时代开启。</p>
这一年,也成了李清照转折之年。</p>
这年的3月,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病逝。赵明诚赶往江宁奔丧。当年8月在旨令知任湖州的途中染病而卒,时年47岁。</p>
李清照为之悲怮,写祭文安葬赵明诚后,根据遗愿前往于1132年到杭州。</p>
不幸的是,李清照在去往杭州的路途中,由于战乱,历经5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在1132年到杭州后,所携带的藏品(丈夫遗物)多散失殆尽,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困境。</p>
无奈之下,李清照只好在48岁再嫁任职右承奉郎的张汝舟。哪知此人不过是觊觎李清照的藏品,婚后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多少财物,遂恶语相向,百般折磨李清照。</p>
李清照识人不察,早已懊悔,又发现张汝舟骗官之劣迹,遂不惧当时南宋的朝规:妻告夫坐牢3年,毅然报官。在亲友们的营救下,李清照被关押9天后获释,并获准离婚,张汝舟被革职。</p>
李清照从个人痛苦中解脱出来后,没有消沉意志,着力于关注国事,忘我地投入创作之中,写下大量作品,并完成赵明诚遗愿《金石录后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