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时节成熟的柿子可好吃了,皮薄汁水多,只需将皮轻轻揭开一个小口,往里一吹,吸上一口,汁水四溢,吃起来可满足了。</p>
想起柿子的滋味,顾卿芝现在看着小背篓里的野柿子都还忍不住咽了咽口水。</p>
顾衍也是想着妹妹喜欢,才摘了这么多,而且基于他之前精挑细选的原因,小背篓里的柿子都又大又红,个个看得人眼馋不已。</p>
不过有一点,树上自然熟透的柿子虽然好吃,但并不好保存,轻轻一磕就坏了,坏了的柿子卖相不好,会被压价,而且熟透的柿子也不好长期保存,更不方便运输,因此市面上很少见。</p>
就像是隔壁乡里的张货郎,收柿子他都是收那些未成熟的、表皮明显还是青色的柿子,一点熟了软了的柿子都不要。</p>
这时没买到葡萄的人有点不甘心,看到小背篓里的柿子又大又红,散发着淡淡的柿香,便问道,“欸,小郎君这柿子可卖?”</p>
顾衍没卖过野柿子,野柿子比葡萄更难保存,张货郎收也只收那些还未成熟的、青色的野柿子,价钱也是压得极低,还不如摘那些毛栗子和山核桃,可保存得久些。</p>
而且,每次去找张货郎卖货都要给他一笔手续费,这叫代卖,也就是说,张货郎将他们卖的山货集中到一起再卖给县里的牙行,因此他们每次卖山货都要给他一笔钱,卖得少了还真不划算,除去手续费所剩无几。</p>
这十里八乡,就他一个收货的货郎,不然,就只能自己来县里的牙行卖。</p>
但牙行也不收散户的货。</p>
像盛唐里,摘山货的基本是家里的半大孩子,或者是农闲时候大人才有时间去摘一些,山货的价钱又极低,基本没有人家把这个当成主业。</p>
都是家里小孩子补贴家用会上山摘一些,一部分自家食用,多的才拿来卖货。</p>
因此大家都只有一个选择,想卖点山货的,通常都是存到一定量的山货才送去张货郎那里卖的。</p>
像顾衍这样每年捡很多山货的其实很少见。</p>
山货收的价钱太低了,对于农户人家来说,还不如在地里多干点活呢。</p>
顾衍看了看顾卿芝,这是摘给妹妹解馋的,他刚想回答不卖,谁知顾卿芝按住他的手,摇了摇头,“叔伯婶娘们,这个自然也是卖的,只是价钱……”</p>
她想说价钱多少不清楚,乡里没人收这些,多少钱她们心中并没底。</p>
可听在别人眼中意思却是这柿子价钱高。</p>
偏偏刚才询问的人并不差钱,他是赵府负责采买的一个管事,今天来给老太太拿药,来得有点迟了,顾衍的山葡萄已经卖完了。</p>
他顿时捶胸顿足,若不是在角门处被守门小厮拦住多说了几句话,就能买到那新鲜又水灵的葡萄了。</p>
府上老太太最喜欢吃这些新鲜瓜果,奈何县城的水果摊水果并不那么新鲜,他还经常托人快马加鞭去州城采买,就算这样,也没有今天见到的葡萄那样新鲜水灵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