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皇帝的好帮手“与时变化,不断修改”的儒家(1 / 2)

【关于“南北榜”案,在各种史料中讳莫如深。</p>

《太祖实录》中没有明确记载,《明史·刘三吾传》中仅对事件经过给予简单阐述。</p>

关于刘三吾的结局,《明史》载: “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老朱死后,刘三吾就被召还了,至于有没有给他平反?以及“南北榜案”的真相如何?《明史》中未记载。</p>

也因此关于“南北榜”案大家一直在刘三吾是否舞弊徇私?诸臣试探?还是北人能力不济?这三种中反复探讨。</p>

咱先来说一个关于刘三吾的小插曲。刘三吾,在73 岁时才被人举荐给朱元璋,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p>

根据《明史》记载“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p>

洪武25年,太子去世,老朱晚年丧子,还是自己最为看重,板上钉钉的下任继承人。这对老朱的打击很大,因为接下来他将面临着到底是立子还是立孙的问题。</p>

家天下之后皇位一般由嫡长子继承,若不正常的继位是会引起动乱的。</p>

此时身为翰林学士的刘三吾建言立皇太孙,以绝其他诸王,曰: “皇嫡长孙富于年,早定大计,孰不归心?”。</p>

可以看出刘三吾为人,坦诚慷慨,以国家大计为本。】</p>

<刘三吾本人是真的蛮受老朱信任,蓝玉案爆发的时候他外孙也被判为了蓝玉一党惨遭诛杀,相关的人下场都不怎么好,但他本人仅仅是被停了一年职之后,又重新起用了。></p>

<好吧,看样子刘三吾是不像会徇私的人,但感觉他挺迂腐…></p>

<唉,朱标要是没死,感觉大明前期真的会很不一样[叹气]></p>

<主要还是朱允炆被南方文人忽悠瘸了…></p>

<不是,我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是真的在试探老朱,这次的南北榜就是个开始,先被卷进来的都是些小鱼小虾。如果老朱不杀人的话,还真就遂了他们的意[震惊]></p>

[唐太宗李世民:不要心软,该杀就杀!!!]</p>

[汉武帝刘彻:能动手就不动口]</p>

[秦始皇帝嬴政:你那孙子怕是要重新教一教了]</p>

[宋仁宗赵祯:唉,人生悲哀事莫过于晚年丧子]</p>

[宋太祖赵匡胤:皇太孙行事怕是与老朱颇为不同,既然深受南方文人喜爱,那怕是个仁懦性子。]</p>

[明景泰五年于谦:…唉,南方文人的风评被害]</p>

[明万历七年张居正:唉,不能全部一棍子打死]</p>

[隋文帝杨坚:大概猜到为什么大明后来定都在幽州了]</p>

…</p>

唐 贞观三年</p>

李世民自说自话:“嫡长子继承…”</p>

接着又长叹一声,“唉,但愿承乾能担上此任。”</p>

他自己是通过玄武门继承制度而登上的皇位,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们也如此,嫡长子继承制度无疑是最为稳妥和安全的。</p>

见陛下似乎已经认定明朝皇帝是在被臣子试探,房玄龄等人皱起了眉,疑点还是太多了…</p>

按照前面说的明初四大案,每一件案子都是数万人遭殃,那这一案又不同前面明朝皇帝最后将怎样解决呢?</p>

君与臣的关系,似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p>

…</p>

【我们有上帝视角,自然知道春榜上的人,均有经世致用之才。会元宋琮据《明实录》记载:宋琮存心仁厚,审判定罪公正,名重于朝。官高至太仆寺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