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历史的脚步【一更,求订阅】</p>
昭襄王十八年,八月二十三。</p>
平都</p>
秦国与三晋方面都在调动着士兵,山野之间到处都是极速行动着的士卒以及士卒经过时候,所激荡起来的尘埃。</p>
这是故意的。</p>
兵法有云,动静其间。</p>
秦军之所以如此是要故布迷阵,哪怕项燕吸引了一部分的三晋士兵前往魏国守城,如今平都战场上秦国的士卒也是少于三晋的。</p>
虽然秦人善战、好战、战斗力强悍,但也做不到抹平那么巨大的差距。</p>
“就如同平都之战一样,平都之战是三晋为了限制秦国,也为了打消天下间的流言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当然,也有某些学者的观点是:这场战争是赵惠文王提前预判到了未来赵国的处境,所以提前为赵国谋出路的产物。”</p>
昭襄王十八年的冬天,平都绞肉机终于停止了它的运作。</p>
而令人奇怪的是,在古老的历史中找不到痕迹的战争,反而能够在后来将近一两千年后的时代找到许多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亲眼看到的一样。</p>
“这位武安君从未曾想过,自己需要处理除却战争外的另外一些事情。”——摘抄自《华夏战争史·平都之战》节选;作者:陈珂</p>
“战争或许会结束,但每一场战争的结束都不会随着“战场”的结束而结束,因为战争不是目的,战争背后的故事才是目的。”</p>
“杀与不杀都成了一个问题。”</p>
平均每天死亡人数都在上千人,这场挛战只是刚刚开始。</p>
“昭襄王十八年,平都之战启,三晋之国伐秦,王死战不退。是时,武安君为主帅,统大军而战。战后咸阳一时单履之风盛行,着衣风气大改。武安君于此战获封军功“二十等”,封关内侯,加封“武安”。王令人谨记此战,曰为立秦之战。后始皇帝再令之,曰:有秦如此,乃有武安君之才,老秦人之悍勇。——《秦书·武安君传》”</p>
昭襄王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p>
而到此为止,他已经吞噬了将近二十万士卒的生命,除此之外他还让无数的士卒变成了“残缺”之人。</p>
而双方的将领也无法拉开差距。</p>
“不杀的话,秦军的粮草无法养活三晋剩下的近乎二十万的投降俘虏,秦国的国力虽然强盛,但还没有强盛到这个地步。”</p>
从后世史书中也可以看到关于这一场战役的记载,但或许是因为这场战争触及到了“秦”的统治,所以秦朝官方的“史书”中并没有关于此战的太多记载,只能够从相关人物的传记以及陈氏后人的一些杂谈中找到只言片语。</p>
章台宫</p>
“可以说,若是总结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那么平都之战必定占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p>
“这一场战争虽然没有如果有人战争狂魔猜测的那样,令三晋的年轻一代全部垮掉,但三晋却再也没有力量阻止秦国的东出了,六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屏障。”——《论秦国一统天下的原因——以平都之战为例》·中都大学博士论文·作者:樊牧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