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p>
散朝之前,大殿上再次陷入了僵局。</p>
由侍御史申正牵头,十余命举足轻重的官员站出来,展开了对京中诸多权贵的弹劾,明面上是弹劾权贵的目无王法,暗中却将矛头直指康王。</p>
最先站出来的侍御史也怔在原地,丝毫没有预料到会是现在的情形。</p>
他回头看了看,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望向不远处的礼部尚书唐淮,目中异色闪动。</p>
没有人再站出来弹劾的时候,百官也已经大致捋清了此事的因果。</p>
这些弹劾,其实大致可以归类为三件事情。</p>
第一件,便是京中的某些权贵,在康王得势之后,的确太过嚣张,目无法纪,鱼肉百姓,犯下众怒,引得御史和朝臣争相弹劾。</p>
第二件,则是刑部侍郎许程,对这些人的包庇,使得百姓无处申冤,无处诉苦。</p>
最后一件,是因为某些弹劾的折子,递到尚书省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件事的矛头指向了尚书省某些官员。</p>
这三件事联系起来,便是不得了的大事,连刑部和尚书省都被渗透,这不仅是鱼肉百姓,更是为祸朝堂。</p>
陈皇坐在上方,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望向刑部侍郎许程,问道:“可有此事?”</p>
许程的面色有些发白,自然不可能在此时承认,强自镇定道:“臣绝没有袒护包庇,请陛下明鉴!”</p>
陈皇想了想,说道:“既然有这么多人弹劾,刑部侍郎暂且停职,刑部尚书宋义,自查刑部,御史台为辅,若是有人目无法纪,鱼肉百姓,或行袒护包庇之事,绝不姑息!”</p>
“遵旨!”</p>
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同声说道。</p>
早朝散去,百官从殿内走出,神色各异。</p>
谁也没有预料到,今日早朝之上,会有这么大的震动。</p>
端王颓靡之后,康王在朝堂上可谓是风生水起,而刚才那一幕,无疑是给了他当头一棒。</p>
靖边侯延平侯等人,哪一位不是他的附庸,这一次,众人弹劾之事若是落实,哪怕不涉及到康王,对他也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p>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端王与康王的间接较量,只不过,向来处于劣势的端王,此次终于走了一步好棋。</p>
此次如若弹劾成功,康王所遭受的损失,无法估量,朝堂之上,或许又要回到两王势力均衡的局面。</p>
御史台。</p>
御史中丞看着侍御史申正,面露震惊,问道:“申大人,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和我等商议?”</p>
方才在朝堂之上,由侍御史牵头,众人对康王一系群起而攻之,申正起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不知情者,或许会认为此事是御史台对康王的打击。</p>
御史大夫走进来,说道:“怕是在背后促成此事的那些人,也没有和申大人商议。”</p>
申正对御史大夫躬了躬身,说道:“老夫愚钝,给御史台添麻烦了。”</p>
“也不算麻烦。”御史大夫摆了摆手,说道:“若是御史台没有人站出来,怕是过几日一个失察之罪是少不了的,陛下也会对御史台失望,你不站出来,也得有其他人站出来。”</p>
御史中丞上前一步,说道:“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将康王得罪狠了?”</p>
“监察百官权贵,奏别人不敢奏之事,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又何来得罪之说?”御史大夫表情淡然,说道:“得罪了康王不可怕,若是陛下觉得御史台与朝中寻常官员已无区别,才是最可怕的事情。”</p>
他看向御史中丞,说道:“不要急着站队,要知道,我们头顶不是端王,也不是康王,而是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