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道理很简单,我觉得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真正懂新能源汽车!”</p>
一句话,就把对面的周梁给震惊住了。</p>
“额,蒋辰,你这话说的有点满了吧,其实你的资料之前老楚他们是发给我看过的,我看你大学的时候是江城大学法律系的啊,</p>
怎么就变成了只有你懂新能源汽车了呢?</p>
连专业都不符啊,甚至不要说专业了,连文理科都是不同的呢!”</p>
“是这样的,大舅,虽然我对具体的技术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觉得那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p>
其实新兴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具体的技术的研发,而是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p>
搞科研,如果没有获得一条正确的道路,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很容易陷入到巨大投资和巨大的时间成本全部打水漂的境地。”</p>
“嗯,你这个倒是说的有道理。”</p>
周梁是理工科背景出生的,在零九年这个年代,理工科背景的高级领导十分常见,或者说是政治生态的惯常现象。</p>
因为这个年年代是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数值飞速飙升的年代,需要大量理工科背景的工程师们投身到政坛,为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保驾护航,</p>
如果不懂技术,是很难驾驭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脉络的。</p>
当然,这样工程师们步入政坛后,还会去党校修一个经济类或者法学类的硕士研究生,弥补上人文社科的知识结构短板,这样就算是非常标准的复合型人才了。</p>
周梁就是典型的这个时代理工科背景加上人文社科党校硕士相结合的高级官员。</p>
所以他对蒋辰的这句话非常之赞同,之前在某军工研究员工作的时候,他没少搞过研发,</p>
非常懂得科学研发的真正本质。</p>
很多人以为科学研发都是如同电影里面那样,是天才科学家们的脑中灵感火花的灵光一现。</p>
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如此,</p>
更多的时候,科研不是天才脑中的灵光一现,而是无数科研牛马们日以继夜的苦力活,</p>
这些科研人员们日复一日的在逼仄的实验室里卖弄着各种各样的仪器,为的就是证实数百条甚至上千条科研路径的可行性。</p>
并没有很高大上的科学理论,可以一眼就预测到结果。</p>
这些路径能否成功,是否合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是必须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加以验证的。</p>
往往弄了数个月,进行了无数个科学实验,通过了各项指标的测试,只等最后一项指标测试通过就能宣告成功的时候,忽然就在实验里塌房了,</p>
冰冷的失败结果只能让这些科研牛马们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自己这么多个月的焚膏继晷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p>
这个时候,参与其中的你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颓废感,甚至有一种浪费生命的感觉。</p>
并不是工资奖金会少一分钱,而是单独的就认为这几个月的时光是毫无意义的,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温饱。</p>
但是在温饱解决了之后,最重要的却是在精神层面、价值层面东西的追求。</p>
当然,真正的科研实践中,几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其实都还算是好的,</p>
多的是几年的甚至十几年的甚至是几十年的科研路线,最终证明还是走不通的,是根子上就是错误的。</p>
这种情况才是真正的令人绝望。</p>
为什么每年都会有爆出科研人员自杀的新闻,因为很多时候科研失败给人造成的创伤真的是无法想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