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姜珊不理他,他并没有放弃,把手搭在姜珊的胳膊上,窃窃道:“小风已经睡下,娘子,我们也早早入寝吧。此番一走,不知何时再见。”</p>
鼻息打在脸上,姜珊面色微红,低垂着眉眼,难得没有挣扎。确实如沈长辉所言,他这一走,估计得许久见不上面。一时间,她转过身,正对上沈长辉的目光,化成了一抹柔情。</p>
次日,薄雾蒙蒙,一早沈长盛跟沈长辉在众人的相送下,带着人一起离开了织坊。</p>
待他们一走,织坊更显得空荡,不过没多久,院里就响起了浑厚的练武声。</p>
声音冲刷着一切,织坊一如往昔。</p>
“大嫂,二嫂没事吧?”</p>
把沈长盛跟沈长辉送走后,薛晴倒还好,姜珊眼眶微红,一回来就把自己关进了屋里。</p>
江晚去了砖窑,其他人不敢打扰,薛晴一个人去劝了几句。见她出来,沈长乐便问道。</p>
“你二哥刚走,她难免伤心,过个一两日就好了。”</p>
分别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感到落寞,但时间会冲散一切,以姜珊的性子,很快就能调整好。</p>
“大嫂叹什么气?难道也不舍得大哥?”</p>
薛晴说着,在一旁落了座,重重叹了口气,这气叹得,沈长婉、杨慧都朝她看了过来。</p>
“不是。”薛晴闻言,瞥了沈长乐一眼,没把她的打趣当回事,摇了摇头,抬眸看向她,“我只是觉得要是搁在以前,咱们知足常乐,哪里会在这节骨眼上跑去那么远的地方做生意。真是一转眼的时间,什么都跟以前不一样了。”</p>
“这样难道不好吗?”</p>
“我没说不好,只是突然间有所感慨罢了。”</p>
沈朗跟江晚教他们认字做生意的时候,就是在促使他们进步,所以早晚会有这一天的。</p>
一家人天南海北。</p>
虽说一家人一直团聚在一起是好,但要是一成不变,他们一家早就饿了。</p>
就算是饿不死,发生这次水灾,他们能不能保得住命另说,就算是能保住,也早早背井离乡去逃荒了,焉能像今日这般吃喝不愁。</p>
“等一切安稳下来就好了。”</p>
沈长乐懂得薛晴在感慨什么,无非是家人不能团聚,眼前看不见出路。</p>
可国家动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等着新朝新立,改天换地。</p>
“是啊。”薛晴微微颔首,遂也不愿再提这个,毕竟这不是他们应该操心的,“时辰还早,咱们去做事吧。”</p>
“走。”</p>
这场水灾过后,虽然有朝廷拨粮,汝南王也不忍自己的百姓们受苦开了粮仓,但百姓们依旧吃不饱,更不要说穿了。</p>
现下,他们织坊里的人,每人做了两件新的冬衣,另备了棉布,等着来年做春衣。</p>
抛去这些,还剩些棉花,沈朗跟江晚的意思能做多少棉衣就做多少,做好就给那些穷困老百姓送过去。</p>
这是在行善事,同时也为了赶工,织坊里的织娘们跟会织布的妇人每天练完武,都忙到深夜。</p>
“没想到这红砖竟比青砖还要硬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