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诱惑(1 / 2)

“六年。”</p>

“你是见过世面的人,说起来应该是见多识广,你对家乡的状况怎么看?”</p>

梁平沉思一下:“我们滩里乡劣势明显,其实劣势有时候也能变成优势,关键的如何利用。”</p>

梁平的话不仅出乎郑向峰的意料,就连梁敏仪和王主任都认为梁平夸大其词,故意在郑书记面前显摆。</p>

无私则无欲,无欲则刚。梁平正事没有求助郑书记的地方,所以说会也就少了拘谨:“就说土地,我们黄河摊上的土地,如果种植常规的农作物是劣势,沙土地的小麦产量低,秋季十年九不收。但是如果种植其他适宜的东西,劣势可能就成了优势。我有个战友,是靳东省,也和我们差不多地处黄河滩区。人家不是种植小麦,而是利用弓棚种植西瓜 。种植的西瓜每亩达到八九千斤,并且比正常西瓜在上市早接近一个月,一斤西瓜的价钱都达到一块多钱,一亩地的收益能赶上十几亩传统种植的收益。关键的是咱们敢不敢冒险,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p>

别说郑书记和王主任这些没有种过地的,就连种了一辈子地的潘敏仪都听的目瞪口呆。</p>

习惯了传统种植的人们,让他们不种粮食改种西瓜就是冒险。</p>

“都种西瓜到时候吃的粮食怎么解决?”梁敏仪不想让梁平在郑书记面前出风头。</p>

“有了钱还愁没有粮食”王主任怼了梁敏仪一句。</p>

郑向峰连看都看梁敏仪:“技术和销售不知道会不会成问题。”郑书记担心的不是冒险,而是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成规模以后的销路。前两年某县因为种植大蒜太多,造成蒜苔没人要,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蒜苔事件。</p>

梁平不紧不慢的说:“首先说技术,我们可以到我那个战友的所在地靳东省去实地考察一下。另一方面,给省里的农科所,农业大学合作。现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在转变思想,他们的工作也在下沉,因为他们的天地在农村,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有与农业结合才能落地,才能转化为成果。我们这么大的规模,对他们来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事情。至于销路更不用担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也发达了,只要成规模,成品牌,各大城市的客商都会蜂蛹而至。”</p>

梁平的话让郑向锋茅塞顿开。因为他还有事要和梁平单独谈,就借故把王主任和潘敏仪支了出去。他见梁平目的就是想让梁平挑起村支部书记的这副担子,把滩里乡这潭死水搅活,潘敏仪在一边,这样的事情又怎么能说。</p>

郑书记说:“以前只是想招商招商,商没招来,也把这些事情忽略了,真是舍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过这个项目固然好,要见成效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真是远水不解近渴。”</p>

“郑书记我的理解招商就是借鸡下蛋,借梯子上墙,是优势互补的事情。我们出去招商就是用我们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从区位上我们没有优势,谁会来我们这样的地方投资,在资源上更没有可比性。”</p>

“现在县里把招商工作看的很重发”。郑向峰有遇到知音的感觉。</p>

“招商的标准是不是看有没有项目。”梁平问道。</p>

“是,又不全是。就我们滩里乡来说,招不来商,就没有项目。”</p>

“招商的路走不通,不如我们换一条路走。”梁平心里忽然冒出来一个新的想法,不过他要先探探郑书记的意思。</p>

“你是说我们自己上项目。”郑向峰在想,如果我们能够自己上项目,自己就不会那么作难了。</p>

梁平肯定地点了点头,就是这一点头也给郑向峰增添了很大的信心</p>

“说说看。”郑向峰来了兴趣。</p>

“我们这里的杨树都几乎都被当成废料卖给造纸厂造纸了,假若是经过深加工,直接生产成板皮,压缩成合成版,既解决我们杨树价格低的问题,又解决了没有项目的事情。”</p>

郑向峰沉思了一下:“项目倒是不错,不过就是不知道怎么找人合作。就是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怎么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