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皇孙的候选人(2 / 2)

"咱明白,可太子走了,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太子之事急不得,大明江山,必须托付给一位贤明的接班人。刘舍人,你读过书,对此有何见解?"</p>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摩挲,目光转向刘三吾。</p>

"陛下,既如此,臣就直言了。"</p>

刘三吾猛然跪倒在地。</p>

"你这是做什么,起来说话。"</p>

朱元璋见状,眉心微皱。</p>

刘三吾没有回应,仍跪着,神色庄重:"臣恳请陛下册立太子之子为皇太孙!"</p>

朱元璋原本打算扶起刘三吾,闻言身形一滞,又缩了回去。他没有立即应允,也没有拒绝,只是淡淡问道:"何故?"</p>

"阁老,您看中太子,如今太子遭遇意外,父死子继,这是常理,何况日前您召他进宫,难道没有此意?若立他为储君,将来承袭大统,合情合理。"刘三吾一口气道完,随即屈膝跪在朱元璋面前。</p>

然而这位难以揣摩心意的皇帝陷入了长久的静默。朱元璋确实有意册立皇孙,他属意的是朱高炽,因他能牵制燕王的叛乱,给自己更多时间去磨砺朱允炆。但刘三吾的突然来访,打乱了他的布局,令他在瞬间陷入抉择的困境。</p>

每个人都在不断做选择,但作为帝王,要考虑的复杂太多。刘三吾言之有理,经过前几天的试探,朱元璋也察觉到朱允炆的不足,但这念头绝不能流露给臣子。</p>

装作犹豫了一下,朱元璋缓缓开口:"何须急于立皇孙?太子虽逝,我儿并非仅他一人,他们虽稍显稚嫩,但我尚健壮,培养出合格的继承人绰绰有余。"</p>

说到这,朱元璋挺直了腰板。"舍人刘,你如何看待燕王?北平连连捷报,他的赫赫战功,即便立为储君,恐怕无人敢异议。"</p>

他饮尽杯中茶,再次看向刘三吾。"但若立燕王为太子,秦王、晋王会毫无怨言吗?"</p>

刘三吾虽跪地,声音却清晰响亮。他说得没错,遵循儒家教条,应按长幼顺序,燕王不该优先。然而他不知,朱元璋早已洞察燕王,对其第四子心存戒备,刚才的提议不过是试探。</p>

见朱元璋无反应,刘三吾继续陈述:"燕王掌握兵权,短期内或许安稳,但陛下难道忘记了历史,晋朝八王之乱的教训……"</p>

"放肆!"</p>

刘三吾的话触碰了朱元璋的痛点,他怒不可遏。"我的儿子绝不会做出自相残杀的事!"</p>

"陛下息怒,臣只是借古鉴今,并无他意!"</p>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刘三吾此刻显得坦荡,不亢不卑地回应。这些朱元璋早已思虑过,朱樉的背叛已证实了他的担忧。愤怒于儿子的不争气,朱元璋紧握双拳,深深吸了几口气,才平息了怒火。</p>

看着地上的刘舍人,他似乎多了些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