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吧,是朕托你保管的。”</p>
见卫青与卫子夫都跪了下来,刘彻又转过身来将那道遗诏卷起,递到了卫青面前。</p>
“恳请陛下销毁此诏!”</p>
卫青却头都不抬,更没有伸手去接,只是伏着身子闷声道,</p>
“陛下父爱如山,如今要管教太子,使太子长保,此乃天授的君纲父纲,岂容他人置喙,又何须下此诏书?”</p>
“太子若是受到教化,明白了陛下的一番苦心,自此洗心革面。”</p>
“陛下何等英明,岂会看不出来,自会将大汉国祚托付于他。”</p>
“太子若是愚钝无知,辜负了陛下的一片期望,始终冥顽不灵。”</p>
“那么陛下将大汉国祚托付于他,便只会祸国殃民,使我大汉袭亡秦之迹,非但陛下不能心安,微臣也将成为助纣为虐的千古罪人。”</p>
“因此微臣恳请陛下即刻销毁此诏,万不可因舔犊情深一意孤行!”</p>
“陛下此刻下此诏书,对太子之父爱虽令微臣涕零如雨,但却也是置大汉国祚于不顾,置大汉万民于不顾,非明君所为。”</p>
“大汉国祚与万千黎民,只能托付于真正德才兼备的皇子,请陛下三思!”</p>
话至此处。</p>
卫子夫也始终伏着身子,内心略作挣扎之后附和着道:</p>
“陛下虽不许妾身置喙政事,但事已至此,妾身也不得不置喙几句。”</p>
“妾身也斗胆恳请陛下三思,即刻销毁此招,如今陛下龙体硬朗健康,此时立下遗诏恐怕不吉!”</p>
“况且正如卫青所言,若据儿始终难成气候,似今日这般胡作非为,便是有这诏书恐怕也难以服众,只会令大汉国祚陷入动荡,届时这诏书对于他来说是福是祸还犹未可知。”</p>
“陛下废他……是为了管教于他,使他长保,这何尝不是妾身心中所愿?”</p>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都怪妾身平日里纵容娇惯,才令他如此骄横跋扈,妾身今后也当对他严加管束,妾身相信当他洗心革面之际,陛下自会将其重新立为太子。”</p>
“因此这封诏书有与没有,又有何异?”</p>
“既是如此……”</p>
刘彻闻言做为难状,稍作沉吟之后才道,</p>
“朕便将这遗诏悬于此处月梁之上,这道遗诏始终作数,你们明白朕的苦心便好。”</p>
“陛下……”</p>
眼见卫青和卫子夫还想说些什么,刘彻抬手打断了二人,语重心长的道:</p>
“行了,朕意已决,此事不再议论……朕有过一个霍去病,朕很喜欢他,却已经不想再有第二个了。”</p>
“诺。”</p>
卫青与卫子夫闻言心头又是一颤。</p>
他们心里清楚,刘彻指的不仅仅是霍去病暗箭射杀李敢的事,尽管那件事的影响直到现在都并未消除,依旧有不少人置喙刘彻包庇霍去病,也依旧有不少人对卫霍两氏心存不满。</p>
可惜如今司马迁还没有写出《史记》。</p>
否则他们就会知道,司马迁便始终持有类似的立场。</p>
他们心里还清楚,刘彻的话其实是一语双关。</p>
就连卫青心中都暗自认为,当初霍去病英年早逝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p>
因为霍去病的人生实在是太顺了,十八岁初战封侯之后,一路就像是开挂一般,无往而不利,绝对称得上是大汉最快最锋利的利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