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杂志从共和国成立走到如今,六十多年的光辉岁月,积累了许多各行各业的粉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纸媒文化的发展阵地在缩减,但是依然有一批杂志的忠实读者,实体杂志带给人的阅读感受,是电子产品给不了的。
锦觅发表的几篇文章都是展现云南的风土情貌,人心感悟,文笔虽然不那么出彩,但是其中饱含着热情。
收到样刊后,锦觅看着印刷着自己文章的杂志,心中不胜欢喜,随后又订阅了一年的给爸妈,还有哥哥。
在沪上的时候,她每天也会跟着爸爸妈妈阅读当天的报纸,以及一些商业或者八卦类的杂志,但是《人民文学》这样的杂志,只听说过,从来没有去阅读过。
在余老师的推荐下,她才去关注这一类文学情况,在阅读了几期后,被杂志中文人笔下的人物也好,情感也罢,深深吸引。
并且,她从中受益良多。她的写作之路也在慢慢拓宽,不定期的几篇文章,虽然不是每次都被选中,但是因为杂志给的反馈很好,修改之后,也是一篇佳作。
孟宴臣得知锦觅的文章发表后,又收到了妹妹送的样刊,一高兴就发挥霸总特长,在公司的休息室,开辟了一角书架,专门放置锦觅发表的书籍和文章。
锦觅不是个张扬的人,有好消息也只跟家里人分享。
孟宴臣和锦觅在北京的事业和学业发展的轰轰烈烈,沪上的肖亦骁也没有闲着落下太多。
他主持开发的视频软件已经在各大手机商城里上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后,再加上锦觅为其引流,每日下载和活动量能达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