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自古以来(1 / 2)

而在刘继年满十五岁后,他并没有进入锦衣司,他的性格也不适合作为探子去探听各种消息。</p>

因此,刘继最终被安排带领约莫二十人的小队,驾御着小型海船前往海外寻找稻种。</p>

离开之前,刘继还是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时隔三年有余,如今满脸风霜的刘继看上去甚至比刘备显得还要苍老年迈。</p>

这一刻,刘备也满眼心疼地开口说着。</p>

“苦了你了,你为大汉,为万民立下了莫大的功绩。”</p>

尽管桃园众的孩童甚多,刘备不可能将每个孩童都视如己出一般对待,但却也是清楚地记清了每个孩童的特征面貌,甚至连每个孩童的大体性格都有所了解。</p>

而刘继历经三年有余,披荆斩棘,不知闯过了多少汹涌波涛……</p>

所为的却并非是大汉,也不是万民,而是报答刘备与李基的活命饱腹之恩,想要得到刘备与李基的认可。</p>

因此,刘继这个曾被一场暴风雨卷得在大海上迷失方向,且水粮近乎断绝了三天三夜,意志都没有丝毫动摇的汉子。</p>

此刻,却是在刘备的一声充满肯定的夸赞下,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溢出。</p>

不过前往大海历练了三年有余,刘继的性格不可谓不坚韧,仅仅是片刻便恢复了沉稳,但脸上下意识还是挂上了欣喜的笑容。</p>

旋即,刘继便是简略地讲述了前往海外寻找稻种的过程。</p>

刘继所率领的二十人,别说是放到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中,就算是放在交州中部往南一直延伸下去的漫长海岸线,与一只蚂蚁也没有任何区别。</p>

寻找稻种的过程,也纯粹就是一个不断碰运气的过程。</p>

沿途记录海图之余,每隔一段时间就靠岸深入约莫三十里的范围寻找有没有稻种的存在。</p>

因此,类似于刘继这些前往海外的小队,所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大海上的危险,还有前往陌生且未知的土地之中隐藏的各种危险。</p>

前期所遭遇的艰苦,刘继几乎是一笔带过,仅仅只是从所带的二十人死了十五个人之中略见一斑。</p>

就连后续维持海船正常航行的船员,都是刘继在航行之中重新招募的青壮。</p>

而刘继可谓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一路就这样坚韧地往南沿着海岸线不断寻找各种稻种,想要找到符合李基描述的高产粮种。</p>

直至刘继抵达了一处名为“林邑”的国度,发现了他们的稻种在没有如同大汉那样精耕细作的情况下,甚至随意种在一些贫瘠荒地上都能成活,且所结出的稻粒产量却是远超大汉一筹。</p>

这一刻,刘继便意识到他们找到了,然后刘继连夜偷偷割了那些还没有成熟的水稻,尽可能地装满了小型海船的船舱,便是疯了似的往回赶。</p>

听到这里,李基已然彻底肯定了刘继所带回的,便是后世所言的占城稻。</p>

刘备在听闻刘继带回了整整一船的稻子,同样也是兴奋莫名地追问道。“大概有多少,大概有多少?”</p>

“请主公恕罪,由于船舱位置有限,所带回的水稻恐怕不足百石。”刘继答道。</p>

“百石?”</p>

刘备琢磨了一下,喃喃道。</p>

“也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带回来的这些稻粒好好培养一下,里面或许还能成活相当一部分作为粮种,再经过一两年的栽培,说不准就能初步慢慢推广开来了。”</p>

只是说着说着,刘备的语气之中难掩几分失望。</p>

刘继带回的稻粒距离成熟还不够,成活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百石稻粒能够成活一石便是苍天保佑了。</p>

因此,这无异于是在刘备的心头泼了一盆冷水,让刘备有种眼看着就能入洞房了,硬生生被拉着出去再编几双草鞋的感觉。</p>

而一直在旁听着的李基,此刻却是骤然开口道。</p>

“海图可有记录?”</p>

“在这里,子坤先生。”</p>

刘继一边连忙回答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了好几张布帛。</p>

李基将这些布帛都取了过来,然后在就近的石桌上按照刘继的提示,对这五张布帛进行了拼接。</p>

林邑国的位置,也随之出现在了李基的眼前,约莫位于后世所说的猴子国南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