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钟繇的泪水(1 / 2)

恢弘的潼关,纷飞的落雪,在这天见证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也铸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传说。

王凌败了,也投降了,可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

王旭胜了,也终于名正言顺地带兵进驻潼关。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局面,虽然过程有些曲折,可最终的结果对于王旭,对于荆益二州势力来说,是好的!

孔秀与卞喜的部曲没人敢用,怕其中有死忠份子将来捣乱,在缴除兵器铠甲后,这六千人被匆匆押回长安。

那些来自曹军其它部曲的四千人,虽然待遇稍好一些,但也同样不得信任,紧接着押送回长安。

最终只有王凌与他的一千部曲能真正保留武器,因为王凌担保他能掌控所有直属部下。

此时潼关的兵力,包括张辽带来的白虎军团一万人、逍遥津死士两千人,王旭的近卫铁骑一万人,徐盛的神枪甲士两千人,王凌投降的部曲一千人,总计二万五千人。

为了东出潼关,拿下弘农全郡,击破钟繇主力,王旭更是匆忙传讯长安,让张合带着白虎军团留守长安的两万人,限期赶至前线。

全面整备一日后,曹真率领的一万援军抵达潼关,得知潼关失守,王凌已降,大惊失色,仅打了个照面,便匆匆退兵,返回弘农郡府,同时派人快马禀报南方卢氏县的钟繇。

卢氏县城,县府议事厅!

“砰!”

一声巨响。

钟繇怒不可遏,即使以他的儒雅淡定也控制不住了,狠狠拍打身前帅案。“以王凌之忠义,怎会献关投降?”

厅内非常沉默,钟繇虽然很少发怒,可一旦发怒,那也意味着很难办。

可如今形势已到危急之时,张既叹了口气。不得不硬着头皮说:“据当时趁潼关混乱逃回的细作所言,乃是王允突然抵达潼关,与王晨一起劝说王凌投降。卞喜和孔秀二将见王凌情绪不稳,便意欲射杀王允,再拿下王凌,以保证潼关安危。”

“该死!”钟繇气得长须颤动,怒声斥责:“此二人罪当万死。我不是明言让其莫要妄动,待曹真率军抵达,便可安然无恙吗?王凌乃是忠义之人,即便真的动摇,最多挂印而去,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献出潼关投降!他乃是被此二人逼反的。卞喜、孔秀二人现在何处。立刻捉拿斩之。”

“这……”张既脸色很不好看,呐呐地说:“二人已被王凌斩于潼关!”

钟繇张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最终愤然一叹:“哎!不但痛失良将,更失潼关险隘,如今全盘部署彻底崩坏,司隶一战。我们恐怕再难挽回败局。”

众人沉默,心里都很明白他说的是事实。

裴茂沉凝半晌,眼见厅内之人情绪低迷,不由出言说:“潼关失守,败局已定!如今不是沮丧的时候,荆州军不日便可挥军弘农郡府,断掉我军后路,我卢氏将成为孤军。前有周智五万虎狼之师。后有王旭亲自率兵杀来,首尾难顾,若不急寻退路,恐怕要尽数折于此地。”

“不错!”徐荣随之附和,点头道:“若不赶快寻找对策,待消息传开,全军上下必然士气全无。连撤退都难以成行,必须尽快带兵撤至河南。”

“弘农通往河南的两条大路交界处,有险隘的函谷关和陆浑关,若不守住此二关。荆州军岂非可以直接打至河南郡府洛阳,甚至继续东进?那时危急的将不仅仅是司隶,连主公与袁绍的决战,也必受挟制,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如今曹真带着一万兵马在弘农郡府,加上郡府留守的五千兵士,总共不到一万五,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荆州大军太久,若我们不及时撤退,待荆州军攻破弘农郡府,从后方杀向卢氏,我们就是想退,也来不及了。”

钟繇当然知道这些,他的心里正快速盘算着,并没急着说话。

杨阜此刻也是愁眉不展,苦涩地接过话去:“可现在又该怎么退?潼关那边,曹真将军倒是暂时能挡住一时片刻,为我卢氏大军争取时间,可如今我们正与周智、法正等人率领的五万荆州精锐对峙,若突然撤退,其必然尾随袭杀,待撤至河南,真不知还能剩下几个人。”

众人一片沉默,他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若要安然撤退,必须有人断后。

可如今这局面,与平日那种断后完全不同,本就是守方,断后的含义就是留下坚守,更意味着被抛弃,走脱的几率太小太小,按道理上讲该是武将的事儿!

低头沉思的钟繇,其实想的就是这个问题,留下谁断后等死,这让其非常为难。

若能力不足,那么根本断不住,没办法与荆州军周旋。

可有能力的,又岂能轻易舍弃?

当初撤往弘农,他留下李严在长安断后,便是因为他觉得此人有些能力,且又不是心腹一类,便成了最好的人选,若其后来能逃回,当然加以重用,若不能,那么也没有损害到核心。

其后选择陈到去往北方也是如此,孤军在北方牵制荆州,那是一个危险的任务,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可当时最适合,也最值得信任的就是曹真,但他却又不敢用曹真去冒那个险,所以最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不那么可靠的陈到。

只是他不知道陈到的心结,当然也就没料到会那么快就出问题。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以散兵游勇对阵核心尽出的王旭,当然有很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