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稻1号丰收了!</p>
大丰收!!</p>
六六年下半年,农部尚书苏文峰从九龙带回去四千斤杂交水稻种子,还有五百斤的氨肥。</p>
回去之后,</p>
农部就从江浙地区、黑吉辽地区,一共选了十个村,进行国稻1号杂交水稻的试种。</p>
以此同时,带回去的氨肥也交给了农业大学进行研究……</p>
等到了六七年四五月份,开始有喜报传来,喜报频频!</p>
苏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五十公斤。</p>
常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五公斤。</p>
镇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一十八公斤。</p>
徐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公斤。</p>
延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五公斤。</p>
绥市……</p>
宁安市……</p>
当初筛选出来的十个试验村,全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甚至是震惊的答卷!!</p>
收到传回来的消息,整个农部全都沸腾了,人人欢欣鼓舞,兴奋莫名!</p>
平均亩产真的能达到四百公斤啊!!!</p>
若是土地养分充足,平均亩产甚至能达到五百公斤,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p>
我嘞个豆!!</p>
这跟听笑话似的……</p>
经过一番商议后,农部对外公布了这个消息,一天之内全国人民都通过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喇叭知道了种水稻能啊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p>
轰——</p>
全民沸腾,舆论四起。</p>
甚嚣尘上,沸反盈天。</p>
全国各地的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甚至就连小孩子们也在说这件事。</p>
“听说了吗?一亩地能打一千斤粮食!!我嘞个豆啊!”</p>
“知道知道,不就是江浙地区,还有黑吉辽地区一共十个村子种那个啥稻子来着……每个村的地都打了千把斤米。”</p>
“啧啧啧啧!一亩地能打一千斤,那要是种个五六亩地,这都能打五六千斤粮食啊?我全家上下八口人吃五年也吃不完,就是还是顿顿都吃饱。要是省着点儿吃,吃过六七年也不成问题!”</p>
“卧槽!这真是逆大天了……跟听天书似的,我家的地我一年到头精心伺候,一亩地最多也就打个四百斤,能打四百斤我都烧高香了!!”</p>
“可惜……咱们这里都是旱地种不了水稻,要是也能种水稻,那说啥也得去弄点儿那杂交水稻的种子回来种种……”</p>
“是啊是啊,谁让咱们这里比较旱呢,没啥河水。你们说这水稻都有杂交水稻,那咱这麦子,有没有杂交小麦?”</p>
“要是也有杂交小麦的话,不说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一亩地就是打六百斤也行啊,这也不少了……”</p>
“那谁知道,这你得去村长去!”</p>
“村长知道个屁,得问县长!!”</p>
“唉……早知道当年我也去闯关东了,我老表现在就在东北那疙瘩,有房有地,人家那里种的都是水稻,有福了啊!!”</p>
“唉……”</p>
随着消息传出去,影响发酵的越来越大,每天农部都能接到全国各地各级单位打来的电话,询问杂交水稻的情况。</p>
还有县城组织人手,带着干粮去那十个村,想去现场看看那牛逼的杂交水稻到底长什么样,长出来的稻米到底能不能吃?</p>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话,那稻米吃不死人……</p>
说啥都得搞回来一点儿稻种!!!</p>
不择手段!!!</p>
……</p>
大王村,</p>
一个隐匿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小村落,小溪潺潺,绿树丛荫,长久以来都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籍籍无名,与世隔绝。</p>
这里的土地贫瘠,收成稀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为了温饱而挣扎,记忆中,饥饿的阴影似乎从未真正散去,人人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伺候土地,但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总是少了一份应有的丰盈。</p>
然而,</p>
去年的一场变革,彻底改变了大王村的命运!</p>
在农部专家,还有县城农科的鼓励和支持下,村民们首次尝试种植了国稻一号杂交水稻。</p>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p>
起初听说让大家换种子,村里没一个人同意,这不是开玩笑吗?</p>
要是这新种子不行,那年底吃什么??喝什么??</p>
人人抗拒,人人反对,都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p>
最后农部的专家向部里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最终农部又派来特派员和县里、乡里商量,承诺如果年底收成不好,那明年这个村的公粮可以免除。</p>
如此,大王村众人这才答应,同意了播种新稻种。</p>
这不仅仅是一种水稻的更换,更是希望的播种……</p>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当秋风拂过稻田,金黄的波浪翻滚,村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p>
亩产千斤的奇迹,让全村人震撼不已,他们终于吃上了记忆中从不存在的饱饭,那份满足与幸福溢于言表,做梦脸上都挂着笑容!</p>
这天,</p>
村民们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豪与骄傲,大黄狗在人群中欢快的跑来跑去,狗尾巴摇个不停。</p>
“咱们这国稻一号,真是咱们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奇迹!”老张叔捧着一把刚从自家田里取来的稻谷,粒粒饱满,色泽金黄,他眯起眼,仿佛透过这些稻谷看到了未来年年丰收的景象。</p>
“亩产千斤啊,孩子们,你们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发愁了!”</p>
“就是就是!”</p>
李大娘接过话茬,眼眶微红,“我还记得那些年,咱们村里家家户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现在好了,有了这金种子,咱们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想吃几碗吃几碗,想咋吃咋吃!”</p>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珍惜。</p>
这份对新稻种的依赖与重视,是每一个大王村人心中的共鸣。</p>
不过随着国稻一号亩产千斤的消息上了大喇叭,往日籍籍无名,从无外人来的大王村,这天早上突然来了一群外地人。</p>
他们带着好奇与渴望踏入大王村,大王村的平静被打破了……</p>
“哎呀,你们看看,咱们的大米都吸引外头人来了!”</p>
李大娘拉着邻居张婶的手,满脸笑意地说,“这说明咱们种的新稻子是真的好!”</p>
村民们先是热情地展示着他们的成果,带着外地人到仓库里看那堆积如山的洁白大米,讲述着种植国稻一号的点点滴滴,脸上充满了骄傲和自豪。</p>
但随着话题逐渐转向稻种,</p>
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取而代之的是警惕与不舍。</p>
小王哥是村里的年轻人,他第一个站出来,挡在了外来者的面前,语气坚定地说:“这是我们大王村的宝贝,是我们以后顿顿能吃饱饭的金种子,不能轻易给别人。”</p>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得到了周围村民的响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