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税收和户籍改革
安洛城攻防战落下帷幕,驻扎在安洛城内的二十五万兵马战死四万余人,重伤近万,轻伤者无数,不过此战之后,却是重创了日益强大的兽群,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夏羽之派出部分人马接收了安洛周围的州县,而紧挨着大明河的邺县等地则只派出斥候,安洛之战结束一天后,灵夏十二万兵马在公孙康,尚师徒以及韩擒虎三人的带领下,北上明州卫,取明州卫西面的齐州,叶州,庆州,角鹿县,潭州等州县。
自从法库城被玄兽大军攻占之后,明州卫就被断为东西两截,而接连失利也让明州卫的实力大损,只能固守东北数州偏远之地据城而守,而明州卫西面的各州县则是群龙无首,虽然仍有数万兵马支撑,却是一盘散沙,这种机会夏羽怎么可能会放过,三路大军分三路北上。
而夏羽则和杨林等一干众人南下上都郡,顺着晋水进入辽河,然后一路入夏湖,回到中夏城,在中夏城转坐马车,向灵夏城奔驰而去,三月的春风依旧带着一丝凉意,不过这条从中夏城通往灵夏城的数十里驰道上却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放眼望去,满载着的马车队连成一排,马车夫不断的挥动着鞭子,赶着驽马前进。
夏羽靠在柔软的饿兽皮椅子上,身边是随身的侍从幽蓝,幽蓝穿着一身紧身的裙装,端坐在夏羽的身边,身上没有那种野蛮人身上的腥膻味道,反而有一股淡淡的芳草馨香,幽蓝手中捧着一厚沓从各地送来的折子,此时正简略的对夏羽说着。
二月下旬,赵云和冉闵带着各自招募到的数百手下拿着兵部下发的募兵令来到沐风郡,随后两人在薛仁贵的帮助下,快速的从十万燕军降兵中选拔出两万上过不少次战场的老兵填充到手下,驻扎在沐风郡,而薛仁贵也腾出手来带领主力前往商郡。
商郡西南的铜山连绵数百里,巍峨绵延,拥有大小山峰数百座,光是有记录的就有近百座,山中蕴含铁矿,铜矿以及煤矿等等矿藏,储量丰富,而在铜山周边也形成了一个个以资源开采为主的村寨,而以此还形成了灵夏第三大兵器作坊带,铜城,铜城位于铜山东二十里,从这里到四周的矿场不需要半日的时间,道路四通八达,可以说是商郡经济仅次于商城的城市。
就在安洛城血战进行的时候,铜城也爆发了几次小型的兽群暴动,不过规模都在万余左右,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有几个矿村被屠外,损失并不大,不过铜山附近的矿场却都陷入了停产之中。
薛仁贵带着主力到来之后,对着铜山周边的山川进行了数次的清剿,杀了数十头低级奇兽,铜山边缘地带也算是安稳了下来,薛仁贵并没有带着军队进入大山去寻找神器,铜山的地形复杂多变,就算是十万大军进山,怕也有进无出,而为了防止兽群再次来袭,薛仁贵让人在各个矿场内修建一个小型的土堡,里面带有一个烽火台,土堡内存储大量的食物和水,一旦兽群来袭只要躲藏到土堡之中,并点燃烽火,从铜城就能看的一清二楚,半日之内就可以发出援兵,虽然这样要花费不少的钱财,但对于这些矿主来说,停产一天造成的损失可比造个土堡要高多了,总之西线无战事,到三月一直都很平静。
相比起西线的安静,东线却是四处起烽火,二月,在大金地界分别爆发了十余次大小战斗,其中东大营陈庆之与完颜兀术在岞山镇,祝镇,柳阳城接连爆发三次较大的战斗,陈庆之率领主力大军中猛攻岞山镇这个柳阳县的西南屏障,被阻岞山,连攻不克,后陈庆之以水军一部偏师从晋水北上,奇袭了柳阳,断去了完颜兀术的后方,兀术为了不被包了饺子,只能从岞山镇撤离,南下筑州,岞山镇克,灵夏拿下了柳阳县,随后,陈庆之没有大军南下奔袭筑州城,而是从岞山镇再次的退出,走克州,通州,突然从筑州的西面出现,拿下了重镇祝镇,威胁着后金的筑州和南面青州的中腹,完颜宗望只能抽调青州的驻兵前往青州西北要镇谢家堡驻扎,保证两州不失。
而南线,程咬金,秦叔宝则打下了中州和天兴府,并在图伦州西南与皇太极的兵马大战白水,双方互有胜负,僵持不下。
而在大金地界的两面进攻,成功的吸引了后金和大金残余力量的注意力,二月二十六,位于图诨水寨的浑河大营与大凌河水营战船合并一处,马不停蹄的杀向浑河和太子河两河交汇的地带,占领上面的的一个不足两千的小镇,开始扩充码头,三十日,徐荣率领北大营兵马从陆路登陆后金最南面的州县乌禄,乌禄县本身就人口稀少,而且地带多丛林,发展十分缓慢,加上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只驻扎着不到五千人的两个后备甲喇,徐荣一日行进八十里,攻克乌禄县,并沿着太子河东岸北上,向着费拉阿城进发。
灵夏的军事行动还算是顺利,然而并非只有好消息,坏消息也不少,比如苏唐独立面对着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两人的三十万兵马,兵力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三月本身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加上苏唐又损失了北面三州,在两路军马的夹攻下,苏唐局势堪忧,不过夏羽此时却是无能无力,只希望苏唐能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待灵夏打通太子河水路。
灵夏城内阁,一张巨大的紫檀圆桌上,由谢安向夏羽提交了灵夏最新的税收政策,从烽火元年开始,灵夏的税收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不是有每次大战之后劫掠而来的大批财物支撑,灵夏的财政早就已经破产不知道多少回了,收支严重的不平衡,低税收,商业过度膨胀,虽然百姓都很富有,但从某种意义上,灵夏并不富有。
烽火元年到烽火二年,灵夏从村到镇,领地只拥有数县之地,百业待兴,民生多艰,物质基础严重匮乏,百姓能吃饱肚子都算是幸福的,而为了激励百姓开荒种田,灵夏的政策基本上倒贴钱,提供耕牛农具,甚至提供部分免息的银两以鼓励报信垦荒,增加粮食的产量,而这个时候,除了一些特殊的行业外,基本上就只有最基础的人头税,以及低的可怜的田亩税,收上来的钱甚至还不够花出去的钱的几十分之一,全靠着战争中的掠夺维持。
烽火二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张居正的出现让灵夏迎来了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张居正提出的十令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灵夏的税率,也就是十一税,按照田亩征收税金,并对不同的行业确定了一个基础的税率,这个税率按照不同的行业而有所不同,比如青楼,作为特殊行业征收高达50%的税金,而一些需要扶持的行业比如新兴的作坊大多只收取低于10%的货物税。
张居正的定下的低税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灵夏农业,商业的发展,而这个也是夏羽点头的。
毕竟本来就穷的叮当响,就算收高税也赚不到什么钱,反而会抑制农业,商业发展,万事开头难,而经济更是如此,只要开了个好头,并向着良性循环起来,就会越滚越大,而如果上来就取重税,只会让领地一成不变,难以发展,步步维艰。
不过到了烽火四年,经过三年的发展,灵夏的领地在不断的扩充,农业和工商业等行业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链条,灵夏商人之富可谓是闻名三河各路诸侯,虽然这个时候灵夏的税收也有了长足的增长,但依旧是入不敷出,与花销相比,仍然差了远,尽管灵夏又得到了一笔新财,但随着灵夏逐步的入主黄金平原,辖下的领地将被扩充三四倍,人口也会增加四五倍,而这么大的地盘,想要建设发展得要花费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