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来大明的沈阳中卫一直到沈阳城的西门,黄绿相间的长草丛中,星星点点缀满了一顶顶灰色的牛皮帐篷,仿佛大草原上盛开的一簇簇蘑菇般。
距离沈阳西门大约20里远的草原上,一顶硕大的牛皮帐篷鹤立鸡群般矗立营地中央,帐篷顶上竖着一面大旗;旗面用宝蓝色的缎绸制成,上面绣了一条张牙舞爪的虬龙,大旗边上则用红色缎绸镶了一道宽宽的边。
不用说,这便是镶蓝旗旗主阿敏的大帐了。
大帐还是那顶大帐,周围镶蓝旗旗丁的帐篷比起几年前却少了很多——曾经拥有51个牛录的第三大旗,如今在皇太极的打压和阿敏自己不断犯错中,已经沦为只有区区29个牛录的最小的旗了,只有多尔衮的正白旗一半都不到。
更别说正白旗的62个牛录不仅满编,而且大多超编,而阿敏的牛录几乎就没有满编的,最小的一个牛录只有可怜的210个旗丁。
这让身为四大贝勒的阿敏越发的狂躁,为了增强镶蓝旗的实力,简直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却也让他和皇太极之间的矛盾越发深了。
狂躁的阿敏此刻正带着最得力的一个甲喇额真,在十多个戈什哈的簇拥下,从西边狂奔而来,一路上那些镶蓝旗旗丁们纷纷避让不迭。
“阿敏,你不能这么做!”
从皇太极的黄金大帐出来,那甲喇额真一路上都在劝阻阿敏,可后者一直不听,眼见大帐快要到了,那甲喇额真急了,从马上探身出去,一把拽住阿敏的缰绳,勒停之后大声道,“上次在笊篱山,你不听大汗的命令,擅自出战,却没能拦住满桂进宁远城,事后被大汗鞭责,还罚掉三个牛录的事你难道忘了吗?……现今大汗安排我们第四个出发,你只管执行就是了,干嘛非要抢多尔衮的风头?难道你还想镶蓝旗被罚牛录吗?”
此时距离努尔哈赤起兵尚不远,后金内部等级远没有后来那么森严,再加上这位甲喇额真还是阿敏的远亲,所以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顾忌。
可他这话明显戳到了阿敏的痛处,镶蓝旗主那双牛鼓眼瞪得越发圆了,恶狠狠呵斥道,“我抢多尔衮的风头?笑话!……谁都知道林丹汗是条落水狗,现在瑟瑟发抖地躲在察哈尔等我们去分他的牛羊和分他的女人,谁先到一天谁就能多分许多……他多尔衮不过一个小贝勒,凭什么比我先走?……皇太极就是在偏袒他!”
说到这里,阿敏更加暴躁了,举起手中马鞭指着西边声嘶力竭地吼道,“正白旗人够多啦!真正应该补丁补粮的是我们镶蓝旗!他皇太极就是偏心眼儿!我才不管他的什么狗屁汗命!……你放手!”
说完“啪”的一鞭抽在那甲喇额真的手上,疼得后者下意识的松开了缰绳。
蹄声隆隆而去,很快阿敏的大帐里便响起了低沉悠长的号角声——这是聚将出征的号角。
那甲喇额真呆立半晌,终于苦笑着摇了摇头,纵马朝大帐而去。
就在阿敏急不可耐拔营而起时,黄金大帐中,皇太极正和喀喇沁台吉色楞相谈甚欢。
此时的喀喇沁,已与数年前孙承宗督辽时大不相同——不仅首领由首鼠两端的黄金家族后裔变为亲后金的色楞,其部众也完全被兀良哈部主导。
形势发生了如此逆转,按常理说,孙承宗督辽时奉行的“结仇鞑之西夷,以击鞑之左翼”这个政策应该已经行不通了才对。
可当1628年冬春之交,蒙古草原因遭遇白灾,牛羊纷纷倒毙、各部口粮不继时,色楞病急乱投医,派人找到刚刚上任的袁崇焕哀告时,从天而降的一块大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袁崇焕同意开边市卖粮给喀喇沁!
几十万石从大明臣民们口中抠出来的米粮不仅救活了喀喇沁部,也让同样为饥荒而挠破脑袋的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他再不用担心八旗饿死人了!
正因为色楞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所以皇太极对他格外笼络——单独坐到黄金大帐中和皇太极对饮,蒙古诸部中只有科尔沁台吉才有这份荣光,那可是皇太极的老丈人!
就在皇太极、色楞二人畅饮着马奶酒,笑谈袁督师的愚暗时,帐外响起了戈什哈的通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