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乱象丛生(1 / 2)

工业霸主 齐橙 2244 字 2022-09-04

这次跟着副总理在西欧各国走了一圈,真的很震撼!

在何家,何海峰对着林家兄妹的第一句话,就让林青春郁闷得一头栽到何岚怀里去了,林振华却是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起来。

“怎么了?我错什么了?”何海峰纳闷地问道。

“何叔叔,太让我失望了!”林青春叫道,“这样的话,怎么能出在口里呢?”

林振华笑着把妹妹此前跟他的话向何海峰复述了一遍,林青春则把杜向阳和马杰的信里那些崇拜和沮丧的话又挑了几句出来,给众人听。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班上的同学,现在也是言必称外国呢

“那呢?”林振华问道。

何岚冲何海峰呶呶嘴道:“天天听何主任给我上政治课,我想崇洋媚外也不敢。”

何海峰叹了口气,对林振华道:“过去我们总是批判崇洋媚外,现在可好,这个词不提了,酿成了外国的会议桌都比中国的要圆。”他的后一句话,自然是针对林青春所转述的杜向阳信中的内容。

林振华道:“这不奇怪,老何,州才不也出国以后觉得很震撼吗?”

何海峰道:“是,简直是很震撼。他人的经济和社会成长水平,实在是太高了。咱们再不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就真的要被时代抛弃了。过,落后就要挨打。,平同志也过,中国必须向发财国家学习,再不改革开放就要被开除球籍。我们这一趟出去,所见所闻,感觉到压力很大。”

林振华笑道:“压力大好,片子里不是吗,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咱们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何岚奇怪地看着林振华,问道:“华哥,我怎么觉得这话的时候,就挺轻飘飘的。我爸从西欧回来以后,天天愁眉锁眼的,怎么不忧愁?”

“是吗?”林振华被何岚得有点发楞,似乎自己简直有点与众不合的样子。他扭头问何海峰道:“老何,不至于吧?出一趟国就受到这么强的震撼,居然成天愁眉锁眼了?”

何海峰道:“岚岚懂什么呀。我忧愁,其实不完全是因为看到和发财国家的差距,最关键的,是我们目前的整个改革也呈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克不及获得纠正,改革弄欠好就会亏一蒉。”

“有这么严重?”林振华惊讶地问道。

何海峰反问道:“在企业里,难道没感觉到什么问题?”

林振华想了想,道:“简直有点问题,好像整个国家的摊子铺得太大了,基建规模过大,物资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涨得很厉害。还好,我们因为承担了出口任务,很多材料是由计刻部分直接挑唆的,据那些乡镇企业的日子就很是困难。”

何海峰点颔首道:“得很对。现在整个经济有失控的危险,中央对此很是担忧。从去年开始,中央把许多权力都下放到了处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处所的积极性。但问题就是处所的积极性过高了,各地都在大干快上,摊子越铺越大,已经完全跨越了国家财力可支撑的水平了。”

林振华道:“对了,老何,我们这次去兰克福装备展,也遇到这种情况了。各地盲目引进彩电、冰箱、摩托车等生产线,光是一个阿里斯顿的电冰箱生产线,据全国就引进了九条,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何海峰脸上现出了何岚所的愁云:“我州州看到海关和统计局别离报来的数据。海关方面估计,今年整个外贸的逆差可能要跨越100亿美元,相当于全年出口额的一半。如果真的呈现这么大的逆差,那么咱们这两年好不容易接起来的不到100亿美元的外汇储蓄,全部填进去都不敷了。”

“高部长他们也是这样的

“这是外贸。国内贸易的形势更糟糕,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到下游财产,今年许多商品的价格都呈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统计局方面估计,今年的零售物价指数恐怕要跨越既了,消费者价格指数估计慨都打不住。”何海峰继续道。

“这不就是通货膨胀了吗?”何岚惊讶地问道。

林振华好奇地看着她,道:“不错,年纪,就知道通货膨胀了。”

何岚不满地辩驳道:“什么叫年纪,我已经旧岁了好欠好?通货膨胀谁不知道,我们也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可是,不是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呈现通货膨胀吗,怎么我们国家也呈现通货膨胀了?”

林振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好把球踢给何海峰:“问爸爸吧,他是搞经济的。我只懂工业,不懂经济。”

其实林振华倒不是不懂经济,而是他不知道如何向旧岛年的高中生解释社会主义国家也会产生通货膨胀这样一个问题。在计利经济年代里,所有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控制的,所以其实不存在涨价的现象,这就给了人们一种社会主义国家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印象。事实上,经济学家们早阐发过,所有的商品都用票证来维持供应,这自己就是一种隐性通货膨胀的表示。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铺开对市场的管制,陆续调剂了一部分商品的价格,致使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其中”哟年的调价幅度最大,昔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就是人们习惯的凹四增幅达到了7又的水平,不过,国家同时给城镇居民发放了物价津贴,所以这次涨价带来的冲击其实不明显。在随后的几年里,物价每年约以z的水平上升,而同期职工工资的涨幅更大,因此也冲淡了涨价带来的影响。

到‘咕年’由于投资过热,推动物价大幅度上涨,凹四在这一年突然达到了。弥的高位,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是很是强烈的。当何岚这样的中学生都知道中国也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时候,那种对原有社会制度的信心就轰然倒地了。

事实上,1985年的涨价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从那时起,一直到1996年的12年间,中国的pu年均增幅达到了11.2%,有5今年份pu高于慨,其中‘那年更是达到了跳的历史最高点。

这12年,可以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12年,也是中国社会最为浮躁、最为动荡的口年。如今的林振华,就站在这口年的门槛上。

如果大家不克不及理解这一组数字的含义,那么无妨穿越回后世,去看一看2011年的场景。这一年,在砖家们的嘴里,是物价飞涨、经济濒临解体的一年,而事实上,2011年中国的pu仅仅是上涨了巧11.2%罢了。如果55%的pu就意味着经济濒临解体,那么12年间pu年均增长11.2已经足够中国解体24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