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佛经记载,佛祖即将成佛,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
三魔女一名特利悉那爱欲,一名罗蒂乐欲,一名罗伽贪欲她们盛装严饰,罗杀临风,兰麝馥郁,凌波微步来到佛祖身前,殷勤献媚,桃面嫣然。
但佛祖深心寂定,视而不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三个魔女不肯死心,竭尽种种妖娆之态,淫蝶之状,佛祖训诫她们道:“你们形体虽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贮粪机,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吗?”
说完,佛祖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见自身恶态,只见骷髅骨节,皮包筋缠,脓囊涕唾,丑状鄙秽,魔女看后,意念一转,羞耻惭愧,匍匐而遁。
魔王波旬见魔女无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佛祖。
佛祖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他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之道,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
魔王不听劝告,一味蛮横,率众向前,佛祖身放净光,魔众尽皆跌扑,狼狈败退。
而这佛经中记载的佛祖成佛之事,究竟是真是假难以判断,可就算是所谓的典籍有什么夸大其词的成分在里面,但也有一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必须有理可依,否则何谈撰写?
要知道,佛经之中有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更有许多关于佛祖的故事。
也就是说,这些佛经的故事虽然有可能经过某种修饰,看起来更加神秘,也更加的高大上,但是从中推断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恰巧,苏阳就喜欢挖掘一些秘辛,也许是乐趣所在,总之苏阳一向乐此不疲,就像是飞蛾扑火一般,总是追寻着那一点点神秘。
更何况,这些佛经故事在地球上面也津津乐道,那时候苏阳还未修真,就看到过许多有趣的佛经故事,从中悟出许多道理。
故,现在好不容易见到那些佛经故事之中记载的佛祖,也到达了传说中的灵山净土,若是还不能够探索一下,那就白来佛门一趟了。
因此苏阳在佛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试图和他在佛门经典之中看到的故事进行印证,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
也许苏阳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主观认知,不过也正是没有印证的可能性,这种挖掘秘辛,揭开神秘的行为,或许更加有乐趣一些。
比如说这次找到传说中的金刚座,发现竟然是一块保存完整的天道印记,这无疑对于苏阳来说是一个很满意的发现。
比如说发现金刚座和毕波罗树之间的组合,具有许许多多奇妙的连锁反应,这更让苏阳从中找到极大的满足感。
既然这么多秘辛和佛经之中的记载若有若无的联系在一起,那么佛祖毕波罗树之下悟道时候的情形,是不是也会得以印证呢?
比如说传说中居住在六欲之顶,他化自在天之主,干扰佛祖成道的第六天魔王波旬是否存在,就让苏阳极其感兴趣。
而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苏阳没有等到传说中的魔王波旬,却发现自己的心魔正在飞快壮大起来,竟然有些蠢蠢欲动的苗头。
刹那间,苏阳这时候基本上可以肯定,佛经之中记载的魔王波旬根本就不存在,存在的其实只有一个玩意儿,那就是佛祖的心魔。
也就是说,佛祖的心魔就是传说中的魔王波旬,真不知道此事若是公布出来,得让佛门多少僧人信仰崩溃,怎么也无法相信传说中的魔王波旬竟然和佛祖一心同体。
不,严格来说一心同体并不合适,从佛经故事之中的记载来看,佛祖最后成功战胜了自己的心魔,成功证得无上极道,对于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所以按照这个故事来推算,佛祖最后以无上大毅力斩了自己的恶,只留下真善美,普度四方,善扬天下。
佩服,佩服!
斩了自我的恶,就等于说斩了自己的痴嗔欲,彻底绝了自己的一部分情感,这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一心向善,是绝对做不到这种程度。
难怪佛祖最后成为继太极道尊之后,第二位成功修得大成功德金轮的存在,论对善意的理解,普天之下几乎已是无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
但还是那句话,佩服归佩服,却依然不能改变一件事,那就是佛祖的道并非是苏阳所求之道,因此对于自己的心魔,苏阳斩不得,他就是要做一个有哭有笑,有痛苦也有欢乐等七情六欲的完人,才不要做什么大善人,不然光是想一想就觉得恶心。
可是如此一来,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若是不斩了自己的心魔,那么苏阳为什么还要效仿佛祖,让自己的心魔冒头?
这可能是一个恶趣味吧,也可能是因为苏阳觉得佛祖把自己这段经历,以如此方式记载下来,肯定有其深意所在,并非是为了斩掉自己的恶,成为完善的重点。
也就是说,这里面必然还隐藏着什么另外一种深意。
而苏阳想要做的,就是他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挖掘传说,探索秘辛,揭开一切神秘面纱,把一切都**裸的呈现在眼前,来换取无上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