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军移(上)(1 / 2)

明末皇太子 酒司令 1137 字 8个月前

苗宣满怀忐忑和憧憬走了,他的人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新的目标,女校!只要能做出成绩,那么他苗宣必将名垂青史!

什么样的地位决定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眼光决定能看到什么样的格局!

这是万岁爷对他耳提面命说的话,苗宣深以为然,就如同女校一样,他能想到的就是用银子砸出一条路,等以后大明百姓不再视女校为蛇蝎的时候,再削掉补偿银,然而万岁爷却是用逐年递减的方式来减少投入,手段比他高明的多。

授予称号更是厉害,称号只是虚名,但天下不知道多少人为了虚名情愿付出不菲的代价,就好像九等善商的虚名一样,多少商人为之乐此不疲,大明因此省下的银子何止巨万,商人有了虚名,走在路上腰杆子都是直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利!

这女硕士和女博士也是一样,试想一下,当一户人家的女儿成了女博士,哪怕是乡野小户,格局一下能拔高多少?想要娶女博士回家,起码也得是个秀才吧,你让那些目不识丁的匹夫好意思上门提亲吗?长此以往,女校让女子成为贵族,还真不是一句虚言。

最让苗宣佩服的还是前三年补偿,后面要交银子才能继续读的策略,家中女子读了三年,赚了十八两,你要想让女儿为自己家族增光添彩,是不是应该继续让其读下去,读下去就要花银子,这样一来,前三年补偿出去的,自然而然不就收回了大半?

至于让女子出仕,和男子一样当官,这一点苗宣没想过,也不敢想……

苗宣是回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朱慈炯同样片刻不得闲,此刻正闭着双眼似是在思索,而端坐在对面的史可法则是一脸的期待。

史可法为辽东三省移民之事而来,所提之建议,朱慈炯不是没有考虑过,相反,他心里所想远比史可法提的方略要深远的多。

朱慈炯在朝会上议定的移民计划,是以土地为诱饵,吸引没有土地或者少土的百姓,移民去辽东,但实际上朱慈炯对于此举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如今的大明与几年前的大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百姓没了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套在头上如同紧箍咒一般的徭役,日子好过了十倍不止,最重要的是现在大明遍地都是机遇,以前百姓失去了土地,基本上等于失去了谋生的手段,最后要么成为贵人府里的仆役,要么去给地主老财去做佃户打长工,最悲惨的是背井离乡,自谋生路,甚至沦为乞丐。

而现在不止是辽东三省缺人,大明腹地同样缺人,这些年战乱下来,受匪灾最重的几个大省,空置出了大量无主有待开垦的土地,南方没有受大的兵灾,却被圣武元年张定国的一番血屠之后,同样有上亿亩土地成了无主之地,这些田地大部分被蒋伸发卖和免费分给了无土之民。

除了土地,百姓现在还有做不完的工,各地矿主开矿在招工,修建官道的商贾在抢人,只要你不是懒的出奇,一年挣个十两八两跟玩似的,肯卖苦力的一年二三十两都不稀奇。

相比起辽东的苦寒,还有未知,没准还要直面草原上的恶狼,安全都未必能够得到保障,百姓自然更愿意留在关内,对此,朱慈炯也是无可奈何,他也可以利用自己崇高的威望,以半强迫半自愿的方式学新中国成立时候那样,来上一个上山下乡,号召全大明的有为青年去边塞志愿建设,然后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