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无题(1 / 2)

平辽大战进行到现在,明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不出现特别特别意外的情况,胜利已经没有了悬念。

中路明军一路推进,下辽阳,入沈阳,趋抚顺;北路明军由开原出动,向萨尔浒北吉林崖进逼;东江镇北上进攻界藩城,作切断建奴北逃之路的打算。

除了北路明军显得单薄外,另两路明军都已经不是建奴所能正面抗衡的。何况,还有大批女真人拖家带口向北撤退,人心已经散了。

但明军也遇到了困难,在隆冬来临时,已经不可能追穷寇、扫犁庭。

运输和补给能力,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尽管动员了光复区成千上万的辽民,尽管水师也沿河而上,但新光复区的大批百姓,已经被抢掠一空,极大地限制了明军的攻击距离。

“这是建虏故意为之,阻我军远追。”邢慎言还想着劝谏,认为既是建虏的阴谋,熊廷弼想必不会上当。

熊廷弼骑在马上,捋着胡须沉声道:“某岂能不知这是诡计?但大明子民不能不救。”

“他们是顺民,于平辽无寸功。”邢慎言争辩道:“让他们去辽南就食,已是仁至义尽。”

熊廷弼摆了摆手,说道:“天寒地冻,舍家迁远,非仁义之举。”

停顿了一下,熊廷弼强调道:“这是万岁的旨意,不必多言了。”

邢慎言张了张嘴巴,无奈地叹了口气。

把粮食分给光复的辽民,明军就无法穷追,不能深入,等于是给了建奴退回海西的喘息之机。

熊廷弼笑了笑,劝慰着老部下,“建奴退回海西,虽说能够喘息。但缺粮少资,这个冬天会很难熬。况且,就算粮食足够,隆冬大雪无常,我军也不宜过于深入。”

邢慎言苦笑了一声,说道:“万岁仁慈,某钦服。但失去机会,也甚是可惜。”

熊廷弼沉吟了一下,说道:“女真人已经分崩离析,建虏陷入孤立。以后打击建虏时,我军可能不用出动太多。”

抑强扶弱,分化瓦解,这是宁远伯李成梁,也是明廷当初对付各族的常用手段。

熊廷弼的意思很明显,也是要利用反正归降的女真人,去打击削弱建奴。不仅是女真人,还有蒙古诸部,也将是很廉价的助力。

邢慎言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所言也有道理。建虏北逃,我军也要收缩驻守,明年才可能重新占领建州或更北的地方。”

还是粮草物资的问题,大雪封路,太过靠北的部队难以保证供给。哪怕是明年,没有当地百姓耕种,明军驻守或北进,依然困难。

而且,光是安置辽民,就至少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所需要的粮草物资也是很可观的数量。

或许明年秋后,辽民的耕种有了收获,压力才能有所减轻。

所谓的“地孤悬难守”,也不是没有道理。奴尔干都司不能切实控制,也是明军鞭长莫及,所耗费的钱粮令朝廷难以承受。

“万岁会有办法的。”熊廷弼这样说,却也不敢十分肯定。

邢慎言笑了笑,点头赞同,心里却不以为然。

历史上,隋、唐、宋、明朝代,对于辽东的控制都是相当困难。宋朝的统治根本就没过幽州,征辽东更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连号称“天可汗”的唐太宗,在生前也没有平定高丽,切实而稳定地控制辽东。

………………………分隔线……………………………

光复辽沈的消息还没传来,但皇帝今天却特别的高兴。给徐光启加太傅之衔,还赐传教士大明国籍,民爵六品。

而这些荣誉的赏赐,只是因为一种农作物被引进至大明,它的名字叫“黑麦”。

说到黑麦,大概第一印象就是有名的黑麦面包,俄罗斯的大列巴。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黑麦都能够种植,何况是辽东,乃至小冰河期的北方地区。

生长期短、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其叶量大、茎秆柔软、草质柔嫩,还是动物喜食的牧草。

虽然亩产低,但咱可以用土地的数量来弥补。拓荒垦殖,向着北方不断推进,黑麦绝对是粮食物资的有力保障。

从北欧引进黑麦,既是皇帝特意交代,也是徐光启用心办差,还有传教士的功劳。能够缓解小冰河期的灾害,赏赐再多,也是理所应当。

“不仅运来了黑麦,还请了面包师傅?”皇帝略显惊讶后,马上便笑着点头,“想得周到,这个叫比罗的传教士,朕准他到湄公省传教了。”

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较量中,西方宗教不占上风,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在皇帝看来,有信仰挺好,随着湄公省的向外拓展侵略,兴许能起到些安抚稳定的作用。

也或许时间长了,传教士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国势强盛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外来思想就没有泛滥的机会。

徐光启躬身谢恩后,又继续奏道:“微臣以为从西欧运来的大马,如果繁育成功,对于运输将大有禆益。”

高头大马,重挽马,确实很好,就是耗费太多,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而且——

“或许杂种马更适合大明的气候环境。”皇帝随口提点了一句,也交给了徐光启所主持的农业部去干。

“明年便在辽东大范围试种黑麦和土豆,河南、直隶、陕西等地进行种植试验。”皇帝沉吟着说道:“陈子龙不错,还派他去辽东吧!”

辽东经历战乱,百业待兴,特别是农业,至少要有一年的恢复期,才有可能成为明军向北大步拓展的粮食物资基地。

明年的春耕更是事关重大,不仅要发动辽民,官兵也要动手耕种,将耕种面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人多地少,在辽东是不存在的。所以,皇帝才特意交代前线将领,对于解放的辽民,要好生照顾。

多活一个青壮,明年就能多耕种几十亩土地,再往后呢,产生的效益绝不是暂时拔调出来的那点粮食可比的。

如果黑麦在辽东种植成功,缓上一年两年,皇帝还准备启动移民工程。首先是直隶、山东的无地、少地的百姓,拉开东北大开发的序幕。

只有辽东成为可靠的物资基地,明军向北拓展疆域的脚步才会坚实而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