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银行发展,欠债的是大爷(2 / 2)

如果明朝金融业发达,朱由校觉得崇祯也能借钱打仗。

欠一屁股债怕什么,能给大明续续命,再自挂东南枝,坑一批傻瓜债主,也是满有意思的。

毕自严这才有点见缓,再听皇帝讲,就大多是他思考过,有些计划的经营和运作方式了。

活到老,学到老啊!看来得让毕自严也要学习进步了,才五十四嘛,不算太老,更不糊涂嘛!

朱由校收着点说,只讲帝国银行这一两年的发展,不敢再刺激老毕了。

“……废两改元是最终的目的,却也不必太过操切,元两通用至少要先稳定一年,待银币为百姓普遍接受后,再发强制令兑换……”

“……汇兑业务要尽快开展,先在几大商埠设立分行,朕估计每个分行有一百万资金,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贷款业务呢,先开小额的,以十万为上限,一年归还为宜;一定要有合适的抵押物,银行初建,还经不起大的损失……”

“江南商业繁盛,毕卿便坐镇南京,逐渐铺开网点,开展业务;北京银行这边,由朕先兼管着……”

毕自严用心听着,不时恭谨地询问。当得知海商总会和江南商会将存入南京支行至少两百万银币,且为期一年时,他的信心更加充足起来。

这是银行存款的先河,却是没有利息。朱由校还很“慷慨”地不收保管费,两大商会等于找到了最好的保险库,不用费尽心思可哪藏了。

听起来有点不要脸,但那是后世人的看法。换在那个时代,负利率却是完全可行的。

“到了南京找卢九德,他会给你拔调兵丁,由你来调度,就叫银行保安吧!”

朱由校终于是说完了,端杯在手,却没有马上喝,而是看着毕自严。

“微臣明白了,定让万岁满意。”毕自严躬身领命。

朱由校展颜一笑,放心地喝上了茶水。

今年的财政开源,银行的收入并不是大头。毕竟刚建,网点没铺开,业务也要逐步开展。但银行的潜力,没有人比朱由校更清楚了。

不夸张地说,将来银行比户部有钱是肯定的。等到了那个时候,国家可能真的要向银行借钱,以对外扩张掠夺了。

对于欠债经营,朱由校没有太大的抵触,那叫财政赤字,也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况且,不知道“欠债的是大爷”这句话吧?欠了债还能打的,那更是“大爷中的大爷”。

朕能不能打,得问媳妇儿去;但朕正拼命砸钱,培养能打的军队呢!

“万岁。”毕自严拱手道:“微臣以为,天津亦当开埠。”

朱由校微微颌首,如果不是称心放心的官员不多,他倒是希望更多几个开放的沿海城市。

“此议甚好。”朱由校沉吟着说道:“但作为军镇驻地,暂时还不可开埠。”

毕自严也是提出建议,见皇帝已经听进去了,也就不再多言。

朱由校见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便命宫人宣旨任命。帝国银行行长这个名称令人不知道是几品几级,还得按照当时的官阶,给毕自严加尚书衔,署理银行事务。

毕自严领旨谢恩,皇帝又赐服、圭玉,方才让毕自严告退。

…………………分隔线………………

宁远大捷对后金所造成的损失,并不只是伤亡过万,还有辽东的人心变化。

如果只是偶尔一败,还能够被理解为是粗心大意、轻敌骄傲所致。

可自从广宁之败后,后金已经遭受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挫败,这就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了。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傻子才会故意往火坑里跳,瞪着眼睛站在失败者一方。

而在辽东的几大势力中,蒙古人的反应是最现实的。

尽管包括林丹汗在内,没有哪个部落敢直接与后金为敌。

但跟着后金当帮凶的蒙古附庸,却有很多不想再给后金卖命。况且,一年多来,他们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跟着后金打仗,除了抢掠发财,这些蒙古附庸兵哪还有什么别的目的?眼见着势头不对,啥也抢不着,还死的这么多,谁还不长点脑子?

即便是已经归顺后金的科尔沁部,面对如此大的伤亡,也感到了痛心,在琢磨着下次征明,找个什么借口少派点人马助战呢!

而后金统治区的辽民,则更是人心浮动,多有归明之志。当然,他们以前也不愿被奴役,逃归大明的屡禁不绝,屡杀不止。

“人心浮动,非打一场胜仗难以挽回。”皇太极回到府宅,便对罗绣锦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他刚去看过重伤未死的莽古尔泰,到底能不能活下来,现在也不敢确定。他也见到了有些意气消沉的父王努尔哈赤,却没敢这么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实,宁远惨败也超出了皇太极的意料。依靠着从晋商那里得到的断续情报,他又哪里知道明军的准确实力,宁远的坚固防御?

罗绣锦皱着眉头,这个结论是对的,他也觉察到了异样的气氛。但要来一场大胜,又谈何容易?

宁远是肯定不能再去攻打了,至少在攻坚能力得到飞跃提升之前,不能再去送死。

东江本部的皮岛,没有水师的情况下,打起来也是相当困难。最多把明军赶到海岛上,却伤不了根本。

辽南的旅大似乎是唯一可以在陆地上攻打的目标,虽说曾经攻击失利,但总不会比宁远更难打吧?

“恐怕汗王不会同意。”罗绣锦苦笑一声,开口说道:“刚遭挫败,总要休整恢复,难以再次发动吧?”

皇太极垂下眼帘,摸着下巴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