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帝国银行筹划,认母奉孝(1 / 2)

而在京城,另一位皇上他叔桂王朱常瀛,刚被任命为宗人府大宗正,负责管理宗室事务。

除了以前的那些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生老病死等琐事外,朱常瀛还负责向皇帝报告宗室的陈述请求,引荐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并予以惩处。

这看似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却是朱由校进行宗藩制度改革的第一步。

现在留在京师,还未就藩的有桂王朱常瀛、惠王朱常润、瑞王朱常浩,朱由校却不再准备把他们放到地方。

每一个藩王就藩,建府设宅,赐田赏银,都是一笔大花费。到了地方,也给官员、百姓添了很多麻烦。养猪嘛,哪里不是养,在京城一样滴。

当然,你要是不想当猪,朕也会给你们施展才干的机会。

而且,朱由校还有时间,想出更好更完善的办法,来安置这些自家的叔叔。至于祖制,开玩笑,改革不就是要打破祖制,开拓进取嘛!

而魏大爷出差数省,主要目的便是把赐田收回,再从藩王手里集资,也就是借钱。

不象朱常洵想的那样,朱由校是真的借,为筹划已久的帝国银行攒足准备金,推动大明金融业的发展。

私房钱还有,可得留着救个急啥的。而且,朱由校也不太舍得花。

至于银行能不能赚钱?那你是埋汰朱由校的智商。就算这不是他的专业,可也明白大概的运行模式。

而且,明朝中后期出现的银号钱店,也相当于现代银行的雏形。业务则包括银钱兑换,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

但雏形就是雏形,无论是规模和实力,还是业务的多样性,都无法同朱由校所筹划的帝国银行相比。

比如当时也有汇兑的会票,具有了钞票性质,但却须是在两地联号的钱店内通行。

你可以想一下,要怎样的实力,才能在数地开联号,并且都有足够的银钱兑付。至于行会组织形式的钱庄,明朝却是没有。

而随着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地的开埠,经济活动进一步加强,商人们就会感觉到带着银子可哪乱跑的不便和危险。

之所以不直接发行钞票,也是朱由校很无奈的事情。实在是大明宝钞搞得太臭了,令人闻之色变。

所以,朱由校得从头来,先建立起信誉,打响名声,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刷刷刷,数钞票多带劲;啪,一沓钞票砸人脸上多痛快。你换银子试试?感觉完全不一样啊!

当然,这想得有点远,中间应该还有个废两改元的过程。

可不管怎样,银行是必须建立起来的。

吸收社会零散资金,扶持国家需要发展的产业,给创业的百姓和农民提供低息贷款……

先不说赚钱,光是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就能促进大明的工商业发展。

朱由校正在纸上书写着自己的宏伟蓝图,王体乾进来禀报,瑞王朱常浩前来晋见谢恩。

唐朝时,皇帝驾崩后,有子女的妃嫔由子女奉养,无子女的则要出家为尼,青灯古佛相伴余生。

朱由校不搞出家为尼那一套,却是把有子女的太妃放出宫廷,和子女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也算是一大善举。

朱常浩的母亲是端妃,在万历朝时,母子皆不受宠。如今能团聚一起,自是惊喜欢欣,赶来叩谢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