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左应选和阎应元的组合(1 / 2)

在张明伟忙着安置关宁军民的这会儿,远在大明江南地区,应天府城外,驻扎着一支军队。

中军帐内,一员大将身穿甲胄,不过没带头盔,面对着一张地图,可他的眼神明显就不在地图上,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

忽然,就见帐外一名亲兵大步入内,带着欣喜之色向这名大将禀告道“大帅,太子殿下到了!”

“哦?”这名大将一听,顿时带了一点惊喜,连忙转身大步往外走。不过还没出帐篷,就立刻想起什么,便马上交代跟他身后的亲卫道“快,头盔给我!”

随后,他一边大步往外走,一边戴好头盔,还整理了一下。

等他到达营门口时,果然看到远处的道路上来了一群骑士。一个个都是身穿黑色飞鱼服,簇拥着前面几个人。

稍微定睛一看,他认得最前那人,便连忙领着赶来的手下将领一起疾步而出,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道“末将孙应元,见过太子千岁!”

没错,这个人就是勇卫营总兵之一的孙应元。接到旨意之后,便领军到了应天府这里等候太子。

说真的,当初接到这份旨意的时候,他是非常纳闷的太子为什么不在京师待着,怎么要跑到应天府来呢?这外面兵荒马乱的,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在等待太子到来的这段时间内,孙应元其实一直比较担心。特别是算算时间,应该早就要到了,可这都过去将近两个月了,再远都应该到了吧?

如今看到天子虽然看着有点疲惫,不过应该是平安无事,他也就放心了。

朱慈烺见孙应元来迎接自己,便连忙跳下马,上前亲自把孙应元扶了起来道“见到孙卿在,孤就放心了。”

听到这话,站起来后一边迎着朱慈烺往军营里面走,一边关切地问道“殿下路上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

“是啊!”朱慈烺听了,有点感慨地说道,“不出宫是真不知道,我大明竟然已经民不聊生到如此地步了!”

一听这话,孙应元连忙宽慰道“殿下放心,都是流贼闹的,等末将他日剿灭了流贼,便是天下太平了!”

朱慈烺一听,不由得站住脚步看了他一眼,看得孙应元有点莫名其妙,会错意了,便连忙再次回答道“虽然流贼确实势大,可末将还是有信心的,绝不是随便说说!”

如果不是先生突然出现,你这个时候就已经战死了啊!

朱慈烺的心中,如此想着,便再次迈步,同时问道“孙卿这边如今一共多少军卒?”

“八千三百余名!”孙应元听了,当即回答道,“出京之时,尚有一万兵力,连番作战之下,折损了不少将士!”

大明的总兵,一般是下辖五千到两万兵力左右。但是,像左良玉一样动不动十来万,到了后来,甚至二十万,那绝对是逾越了!要换在和平年代,这样的总兵,早就被文官弹劾到死了。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类似唐朝和五代十国那样的藩镇割据、武将造反之类,基本上就不可能发生了。

这个兵力限制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职不是世袭的。而地方上的官员,除了土司之外,也都不是世袭的。

另外,掌握军政大权的文官,都是有任期的,且不得在原籍当官。还有地方上的三权分立等等。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不过此时,朱慈烺问清楚孙应元的兵力之后,便明白先生所言,孙应元在三月份会因为孤立无援而战死是真没错的。

因为他这一路上过来,经常有风声听到说什么流贼要打过来了,什么流贼要打过去了,李若琏为了保证他的安全,那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因此一路上就耽搁了。

也是如此,朱慈烺就看到了民间的惨状,还有听说流贼军队动辄几十万的传言。反正从他出了京师之后,所见所闻,真得是一片亡国迹象!

没多久,就到了中军帐。不过朱慈烺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外面的军卒来报,说应天府魏国公前来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听了,有点吃惊这厮的消息灵通,不过他记得这魏国公根本不作为,最后投降了建虏,因此,他当即一挥手道“不见!”

他的这个话,让孙应元吃了一惊。他能感觉到,好像太子不喜欢这个魏国公。

不过他也就只是吃惊一下而已,反正他和魏国公又没有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