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可有良策?”</p>
国家大事、边关重务,这位大凉皇帝没去问那些一部重臣,也没问满朝的文武,而是问了顾思年这么一个以前并不起眼的边军总兵。</p>
在这座京城帝都,达官显贵、皇亲国戚数不胜数,区区一个正四品别说尘尧了,就连边上这个老太监怕是也不屑一顾,一块板砖随便一拍就能拍出一堆。</p>
但这位皇帝真问出了口。</p>
顾思年低着头,努了努嘴:</p>
“军国大事,微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令择贤明。”</p>
“无妨。”</p>
尘尧漫不经心地踱了两步:</p>
“今日这座御书房内只有你我二人,爱卿可以畅所欲言。”</p>
顾思年目瞪口呆地看向边上那位老太监,这踏马不是个大活人嘛?</p>
可那位太监始终保持着躬身低头的姿势,一动不动,没有任何反应。</p>
顾思年这才老老实实地说道:</p>
“保卫边关,抵御北燕南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p>
“噢?看来顾将军胸中要有谋划啊?”</p>
尘尧第一次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大手一挥:</p>
“先说下策。”</p>
“臣遵旨!”</p>
顾思年迈开脚步,站在雍州的位置:</p>
“下策就是我们如今采取的做法,沿边关六镇打造坚城,连点成线,将六镇变成一整条防线。”</p>
“咳咳~”</p>
老太监又咳嗽了,他的目光中甚至带着焦急与震惊。</p>
好家伙,边关六镇驻守大军、拒敌于外的方略可是这么多年来几位皇帝一直延续的政策,到了你嘴里成了下策?</p>
你要不要命了?</p>
不等顾思年有所反应,尘尧就面无表情地转过头来:</p>
“高渝,你今天这是怎么了,身体不适?</p>
不适的话就下去歇着吧,朕这儿不用你伺候。”</p>
“老奴惶恐。”</p>
老太监面色泛红,连声道:</p>
“一时嗓子痒,还请陛下恕罪!”</p>
顾思年目光微变,这位老人就是高渝?</p>
司礼监掌印太监,天子心腹,据说从尘尧还是孩童时就一直伺候在身边,这么多年风雨无阻。</p>
整座皇城所有太监,他排老大!</p>
高渝闭了嘴,尘尧这才看了一眼顾思年:</p>
“你接着说。”</p>
顾思年老老实实地拱了拱手:</p>
“微臣之所以说这是下策,那是因为摊子铺得太大了。</p>
北境防线绵延上千里,大小城关数十上百座,每一城每一关都要防备燕军南下,派兵驻守,所需要的兵力太多。</p>
兵多,所需要花费的银两军粮就多,对国库来说负担太大。</p>
关键是这么多银子花下去效果并不是很大,因为北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破其一点,一旦开启大战,我凉朝只能被动迎战,据城坚守。</p>
一味地采取守势只能退敌,不能歼敌,燕军破不了关隘大不了换个地方重新进攻,或者退回草原等候时机卷土重来,久而久之更容易滋长燕军傲慢之风,打击己方士气。”</p>
皇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似乎有些认同顾思年的说法:</p>
“接着说,中策呢?”</p>
“我朝边关六镇,从东向西依次排开,但从地形上看,雍州、琅州两地向北突出,最先接敌,更是紧邻北荒,燕军从此进攻的可能性最大。</p>
多年来也印证了这一点,北燕只要大军南下,走琅州雍州的次数最多。</p>
既然如此,我们可将银子花在刀刃上,在雍琅两地打造精锐野战边骑,一支足以与燕军正面大战的铁骑。</p>
至于其他四州可以适当缩减军费,将兵力集中在险要关卡,小股燕骑入境无妨,可以关门打狗,各州驻军要做的就是别放大军南下即可。</p>
这样一来,燕军攻雍州琅州,我可出关而战,拒敌于国门之外,甚至击败燕军!</p>
若北燕不走雍、琅,攻向另外四州,我主力可兵分两路,一路驰援战场、一路反攻北燕内地,迫使其退兵。</p>
只要打上那么几场胜仗,燕军就不敢再轻易南下!</p>
如果说下策是守,那中策就是攻守兼备。”</p>
“有道理。”</p>
尘尧目光微凝:</p>
“花同样甚至更少的银子,同样能起到退敌的效果。能打胜仗,总比一直被动挨打要好。</p>
那么,顾将军的上策是什么?”</p>
“上策吗。”</p>
顾思年轻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