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救人(2 / 2)

“我去隔壁叫小丫鬟来帮忙。”赵承转身就要离去,忽然瞥见了这个女子肩膀上的一处包扎,似乎不是普通伤口,犹豫了一下,还是打消了叫人帮忙的心思。

反正剩下的这些内衣并不算厚,赵承扯开了女子的鞋袜,确定脚趾没有冻伤,就直接将人抱起来缓缓放入桶中。

桶里的水温微烫,这名女子坐在桶中,已经渐渐能够发出几声呻吟。

接下来赵承就是不断的烧水,保持桶内温度,也不知烧了多少壶水,他刚刚有些困倦,想打一个盹的时候,忽然听到水桶中传来“哗啦”一声水响,抬头看时,只见那名女子已经从桶中站起,正一脸警惕的打量着四周。

“你醒了?”赵承看了看摆在窗前的箭壶,浮箭的刻度显示恰是辰时三刻,也就是早上7点45分,这女子才泡了大约二十分钟。

于是赵承对她说道:“你最好坐回桶里,复温的时间还不够,至少还需要二十分钟,哦一刻钟多一点。”

女子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已经湿透的内衣,当即又坐回了桶里,只不过一转头的瞬间,眼神已经瞄到了外衣和蹀躞带(碟谢)上。

蹀躞带就是一根比较宽的腰带,通常由皮革制成,在腰带上,每隔几寸就有一个扣眼,可以穿挂革囊。

每根蹀躞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穿挂数量不等的革囊,囊中所盛多为随身所带杂物,如匕首、火石、水筒等。

这女子的蹀躞带同样穿了乱七八糟一大堆东西,这就相当于现代人随身的多功能包,而赵承当然没有翻别人包的习惯,所以连同外衣都堆在一处。

女子的眼神再度转回来,已经缓和了许多:“多谢相救。”

口音极为生硬,似乎有些腔调问题。

如果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大概不会发现什么问题,这大陈朝又没有普通话,所以百里之外口音就有不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例如给赵承做工的那十几个蛮人说话根本听不懂,需要找同样是极南之地来的行商代为翻译。

但是赵承不同,来自后世的他接触过许多外籍客户,对于西方人的口音十分熟悉。

这些西方人说起普通话来,往往是同一个腔调,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外国人无疑。

这名女子一开口,虽然说的还是大陈官话,但赵承已经敏锐的捕捉到了那一丝异域腔调。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来?”赵承很好奇,一个显然会说西域话的女子,怎么会跑到清河县来。

“我叫夏英,从福州来,到沛地去,路过这里时,因为饥寒交加,所以病倒了。”

夏英在桶中拱了拱手,行的竟是男子的礼仪,这让赵承不禁这夏英有些男子的英气。

赵承伸手指了指夏英的肩膀:“你这里受了伤,要注意别沾到水,否则可能会很麻烦,另外我这里并没有女子的衣服可以更换,你一会可以暂时穿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