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童年的快乐(1 / 2)

可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冬素才没有那种娇情的看法,为了保存小时候的回忆,便用她的权力,不让家乡有变化。</p>

就算是保存‘皇后旧舍’,只要留下这两间小木屋也就够了。</p>

呃,另外她之前落水的那个地方,也被保留了下来,不过是建了一座木栈,方便村民汲水洗衣裳。</p>

路过那里的时候,她特地放慢了脚步,可肩膀上掌印处再无异样感,灵魂深处也无一丝惧怕和悲伤,看来原主真的安息了。</p>

这世间唯一知晓她来历的人,只有沈父。她能感觉到,回到沈家村之后,沈父看她的眼神跟在幽州时不同了。</p>

不管在多么欢庆的场合,不管别人是怎么样的欢声笑语,唯有沈父,偶尔与冬素视线相交,都透着一抹别人察觉不到的悲伤。</p>

冬素心中一叹,自己这个女儿做得再好,对沈父来说,他还是会想念原主。</p>

她曾听沈林钟说起,父亲清明祭祀的时候,不知为何祭了一碗河水,大家问他祭什么,他也不言语。</p>

这样也好,这世上总得有个人还记挂着原主,否则那个枉死的小姑娘也太可怜了。</p>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因为万书阁推行的‘一里童学’,十村为一里,一里必要有一所启蒙学堂。</p>

至于学堂的大小,则由镇上根据村子的人口多少而定。</p>

而我们的新任里长山山,和村民们商议选择童学地址的时候,所有村民都表示要选在沈家村。</p>

因为沈家村风水好,沈爷爷自然以此为荣不会拒绝。就这样小学堂建在了沈家村,如今还未放寒假。</p>

学堂没停课,县太爷陆子松陪同凌墨萧去看了看,大宝和小宝也跟着同去了。</p>

两个小家伙兴致很高昂地走了,回来时都没了笑意,虽然山山一再说,咱们的小学堂里全县最好的。</p>

可在大宝和小宝看来,房间很冷,即没地龙也没炭火;低年级用沙板练字,高年纪用的是竹纸;坐的是冷板凳,一个班级挤着几十个学生。</p>

哪怕知道今日帝后要来,夫子们提前叮嘱了,孩子们穿好看一些,可还是有很多孩子,穿的衣裳不合身,鞋子露着脚趾头。</p>

陆子松没有丝毫隐瞒地说,很多人愿意送孩子来读书,并不指望孩子能开蒙求学,单纯就是为了节省中午那顿口粮。</p>

学堂中午是管饭的,这笔钱不是官府出,是沈爷爷特地给村学捐赠的粮食。</p>

冬素很清楚,底层教育任道重远,许多州城就连建镇上建小学堂的差事,也未完成。</p>

宜州之所以完成得这么好,还是因为这里是皇上过去的封地,这里是皇后娘娘的家乡。</p>

她本来想带孩子们在沈家多住几日的,可不知为何,看到沈家村的变化,看到沈家的变化,她又不想多住了。</p>

回家的那股热情和激动,好像随着到达家乡,脚一落地,就消失了。</p>

并且他们在村里住着,禁军、宫人近千驻扎,全村的人都虽与有荣焉,却要小心翼翼生怕冲撞了皇上的队伍。</p>

凌墨萧也说,住在沈家有诸多不便。夫妻俩商议后,决定吃了晚饭回行宫。</p>

反正离得近,随时都能回来。</p>

孩子们在小木屋里睡了个午觉,也算满足他们住一住娘亲小时候房子的愿望。</p>

经过在村里一天的见闻,两个小家伙已经明白,娘亲小时候的日子,比他们以为的要苦的多。</p>

帝后留在宜州封地过年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夫妻俩接下来的日子又忙碌的很。</p>

凌墨萧要批阅奏折,另外中原一带的驻守官员,也趁机赶来请安,当面跟皇上商议一下地方发展的事。</p>

冬素也一样,宜州附近州城的女官机构官员或管事,全都赶来求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