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项元老其人其事(1 / 2)

“幕府么,我们迟早是打倒的。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一本正经的说道。

其实元老院会不会打倒幕府,项天鹰并不清楚--他对元老院的大政方针一向不太关心。不过元老院既然对日本经略念念不忘,推翻德川幕府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项天鹰这个名字是他在穿越之后取得,这和很多元老一样,通过改名换姓来和过去的自己决裂。之不过和独孤求婚、东门吹雨、南宫无敌、冈本信这样一眼假的名字相比,他的名字就显得很普通了。

总体来说,他是一个存在感薄弱的人。d日之前,项天鹰是个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编校,借着北漂的幌子离开老家参加了穿越,由于他的专业是在这个时代毫无用处的“国际政治”,除了到大图书馆给于鄂水打杂,在印刷部门给周洞天和谭明帮忙之外,就是作为“基本劳动力元老”的存在。

临高国民学校成立之后,项天鹰被正式调入了教育口工作,成为了若干元老教师中的一员。算是摆脱了酱油的身份。

然而因为他什么活动也不参加,连全体大会都请假没去,项天鹰渐渐地成了一个只存在在花名册上的元老,他连两点一线都不存在了,因为他直接住在国民学校的单间宿舍里,吃国民学校的食堂。每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上课、批改作业和鞭打学生。

发动机计划开始之后,教育口原本是决定派姬信前往高雄。项天鹰这会却突然主动请缨,于是他就作为“高雄国民学校”的“筹备处主任”兼“教务长”来到了高雄,负责高雄国民学校的筹备和未来的教学工作。

初到高雄,这里不过一片巨大的难民营。那个时候,连魏八尺的“总督府”都还没有开始建设。只有一排排的茅草棚屋从海滨一直延伸到丛林的边缘,把几万难民和林莽荒原隔开的,只是一道壕沟和木栅栏而已。别说学校了,连一座像样的房屋都没有。

因为营养不良加上疟疾和各种传染病肆虐,高雄每天都有几百人病死,项天鹰别说当老师上课了,连行李都,没放稳就被魏八尺抓了壮丁,在高雄干起了各式各样的杂活。

随着发动机行动进入尾声,项天鹰也总算回到了他的正经业务上办学。

然而高雄国民学校是个典型的“给政策不给资源”的机构,他手头除了几个芳草地国民学校拨给他的初级师范生之外,其实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屋、没有座椅、没有经费……

他只好在营地里因陋就简的带着初级师范生办了一个扫盲班,不分男女老幼的进行三个月一批的批量化扫盲,虽然扫盲成果不错,但是折腾了一年多,高雄国民学校还是只存在于纸面上。他多次去寻找魏八尺要求落实学校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正面的答复。项天鹰只能一面写信回临高求援,一面继续在这个大型难民营中继续的他的草棚学校的教育生涯。

这段日子虽然不算太长,但是颇令他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期间他经历了土著袭击、难民骚乱、几名师范生急病死亡……一系列的事件,闹得他心力交瘁,生悔自己主动请缨到高雄来--还以为能“躲清静”!

这样穷凑合的日子一直到1632年的年底才逐步好转,魏八尺在给自己建造了一动漂亮的“总督府”之后终于想起了国民学校这个有特殊意义公共建筑物。于是集中人力物力,终于在1633年的年初,高雄国民学校正式落成。

高雄国民学校就设立在打狗山下的盐埕,盐埕顾名思义是一大块晒盐场。这里有大片的滩涂,可以用来晒盐。在旧时空,这里也的确作为盐场运作过。不过由于元老院不缺少海盐,所以魏八尺的开发计划中并没有开发盐场的项目。不过这里地势平坦,又面临港湾,所以魏八尺的高雄市政府和其他相关的机构都设立在这里。

新学校为砖木结构,设计能容纳的学生只有五百人。这对高雄的人口来说未免太少。但是项天鹰清楚的知道,以他手里的初级师范生的水平而言,这个堂皇的“国民学校”本质上就是一个初小,有能力上高小的孩子得送回临高去接受进一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