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当过导演的都知道,电影的剪辑才是讲故事。
换句话说,剪辑才是一部电影成为故事的关键,而剪辑的不同,就算拍出来的素材相同,那也会呈现不同的故事。
就比如陈勋奇的《边城浪子》,这位大佬后来又给剪了一部叫《仁者无敌》的片子。
事实上,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为我们在拍摄工作中,会得到非常多的素材。
剪辑的时候会发现许多胶片我们用不上,这算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而把这些用不上的,或者原本的电影给改一改,就能变成另外一部电影。
有些电影的导演剪辑版,这也可以说是另外一部电影。
至于说素材到底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说到成片率了。
传说中,姜汶当初拍《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子的成片率是1000比1。
即,他拍出来的素材是最后成片的一千倍。
一部胶片电影的正常成片率是8比1,优秀一些的能到5比1。
所以,这个传说可能不靠谱,1000比1……电影上映的时候是1994年,那时候差不多也是1500块钱4分钟。
都说拍电影是烧钱,可姜汶这回……就算是清明上坟他也不敢这么烧。
以前的事情就不说了,现在轮到高非来剪片子了。
说真的,他挺激动的。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开始讲故事了,之前虽然剧本写了,电影也拍了,但剪辑才是关键。
而且,还是胶片剪辑,这跟后来的用软件在电脑上就能干的剪辑,完全不一样。
看看这台机器,一个显示器,一张大台子,大台子上有许多的小柱,以及许多按钮,之后会有胶片缠绕在上面,然后自己咔咔的一顿操作。
满满的仪式感。
好吧,这机器如何操作,高非还是认真的学了几天的。
他们租了北影厂的地方跟设备,高非还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必须亲自上手。
当然了,他没有吃独食。
忻玉坤这货也很激动,因为他也明白,剪辑这个权力就对电影本身而言,比导演还要大。
在好莱坞,很多导演都要求剪辑权,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而好莱坞又是一个分工明确的成熟的电影大工厂。
所以,只有大导演才有剪辑自己电影的权力。
现在……
“开始吧!”
“上片。”
这种胶片剪辑机,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同时上两条胶片,一个是素材一个是空的。
第一步是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