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公孙昭和吴用:我们看懂了,但依旧大受震撼!(1 / 2)

“朝廷疑似要迁都?”

“应该可以把‘疑似’两个字去掉,这位官家就是要迁都逃跑。”

衙门之内,李彦负手而立,听到时迁禀告的这个消息,仅仅是眉头抬了抬,反应特别平静。

换成其他天子或许要意外意外,但坐在皇位上的是赵佶啊!

历史上金国首次进军中原,就直抵汴梁城下,那个时候迁都来不及了,赵佶火速将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桓,南逃避难。

然后金人大肆掳掠后,撤退回去,赵佶见形势好转,居然又回到汴京。

显然这位当了二十多年天子的官家,并不愿意成为大权旁落的太上皇,再加上南逃到镇江后,发现在江南强征花石纲的暴政,让南方士绅和百姓并不欢迎,所以看到朝臣们上书劝说,顺势杀了个回马枪。

惊喜的是,金人也同样杀了个回马枪,这次赵佶想逃也逃不掉了,然后就是牵羊礼,五国城,郭靖杨康有名字了。

其实金人没有占下什么军事重城,只是发挥骑兵的机动性一路南下掠夺罢了,他们根本没指望能灭掉一个如此庞大富庶的国家,结果架不住徽宗钦宗父子俩硬送。

那么对比一下,确实是现在辽军南下的势头要更加夸张些,如果不了解天祚帝是个什么德行,看他三路齐出的样子,还真的会被唬住,赵佶跑了又有什么稀奇的?

“世间之事,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赵佶弑母,一路衍生到了如今的局面……”

李彦站在特意绘制的地图前,看着以河北为中心,四周的河南、河东、山东乃至北方辽地,沉吟片刻,改变计划:“看来是要提前做一些事情了。”

正在这时,时迁去而复返,带了一人进来:“兄长,快看谁来了!”

李彦从气息上已经知道是谁,但当转过身,看着公孙昭满面风霜,眼睛里带着血丝和悲愤的模样,还是有些叹息:“公孙判官放心,有我们在,绝不会让契丹横行无忌,肆虐我汉人百姓!”

这一句就抵得上千千万万的安慰,公孙昭的心立刻安定了几分,如蒙大赦,重重抱拳:“誓死追随兄长!”

公孙昭的智谋不凡,还是蓟州人士,有了这位在关键时刻前来相助,李彦十分欣然,而很快外面又有通报:“吴军师来了。”

吴用未拿羽扇,一身书生打扮,带着雷横和朱仝,来到面前行礼:“林公子!”

李彦道:“吴军师来的正好,公孙判官带来了确定的消息,官家为避辽军锋芒,准备迁出汴京,另寻都城。”

吴用神情立变,雷横和朱仝愣了片刻,脸色更是涨得通红:“我等在前线与辽狗交战,官家岂能不战而逃?”

吴用知道单纯的愤怒毫无用场,他如今考虑问题也能从大局着手,立刻道:“林公子,我们是否要驰援大名府?”

李彦道:“大名府目前由知府蔡京和提举高求镇守,我相信以他们的能力和意志,又得真定王氏和相州韩氏支持,辽人想要攻破大名府,绝对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以目前辽军骄横得意的心态,几乎不可能实现!”

换个人这么做,或许没有说服力,但这位可是将辽军动向洞若观火的林总教头,众人都松了口气:“只要大名府能守住,就能扼制辽军走向,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李彦道:“当然,久守必失,我们不能让大名府独自承担压力,必须做些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

吴用立刻竖起耳朵。

迁都之事乃百年未见的大变局,更加坚定了他刚刚乱世大争之兆的想法,如今的白沙坞看似在河北混得风生水起,招募各方好汉,但究其根本还是依靠乡兵团在前面承担辽军的攻势,所以这位的战略变化至关重要。

李彦来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雄州下方:“乡兵团接下来的目标,是收服霸州和莫州。”

雷横和朱仝尚未反应,吴用的童孔已经涨大,公孙昭的眉头立刻扬起:“莫州?”

他刚刚到来,对于如今的战局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轻易发表意见,但莫州代表什么?它是宋辽两国必争的燕云十六州啊!

是的,这座原本属于大宋,现在又被辽人占据的要州,和之前被萧兀纳亲自率兵攻下的瀛州,都属于被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

所以北宋与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准确,真正的讲法,应该是争夺十四州,后晋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时代,柴荣北征,又将莫州和瀛州收复了回来。

柴荣还顺带将两州北部的瓦桥关和益津关同时收复,并设立了淤口关,从此合称三关,北宋也一并继承。

三关互为犄角,互相协防,成为了北宋边境的关卡要塞,这就是对付辽人的第一道防线,传统戏曲中常有“镇守三关”的戏词,指的就是这片区域。

而正常路线下,辽人突破了三关后,就会进入瀛州和莫州,这里被称为“关南之地”,在瀛州又设高阳关,是第二重防线。

再往下就是后来升为陪都北京的第三重防线,也是阻挡在汴京城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大名府了。

看起来层层布防,可惜这些防线其实都没有太好的山川屏障,完全可以绕过去,当年萧太后和辽圣宗先是绕过了三关,然后攻打瀛州失败,大名府也没打下来,依旧一路打到了澶渊之下,距离汴京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