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人心乱果有甜意4</p>
在曹承嗣凄厉的声音中,慕容垂亲手了结了曹承嗣。</p>
他手下的士卒本来准备替他动手,但慕容垂朗声笑道:“本王听兄长讲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在牧誓中有‘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的字句。</p>
多么美好啊——‘今日我姬发,惟有恭敬的执行上天的惩罚’。</p>
本王举着洛神的大旗走进魏国皇宫,现在唯有亲手斩杀魏帝,才是无上荣光,可有太史在?</p>
当于青史上记下‘今予垂,惟恭行洛神之罚’,以昭后世。”</p>
亲手杀死一个臭不可闻的皇帝,这对慕容垂来说,将是能够名留青史的辉煌之事,他当然不能错过。</p>
太史?</p>
“大王,太史已经被曹承嗣杀死。”</p>
慕容垂一愣,欲言又止,杀太史?</p>
他低头望着横陈在殿中的曹承嗣,倒吸一口凉气,过了许久才说道:“那便请诸位将此事记下,日后再交给新的太史。”</p>
于是众人不再劝,慕容垂亲手将曹承嗣杀死,结束了曹承嗣可笑的一生。</p>
……</p>
在曹承嗣死后,无论上位的是谁,他必然会背上一个恶谥,这已经不值得讨论,宗庙也进不去,按照惯例,他这种君主都是要曝尸荒野的。</p>
当然,曹氏宗庙已经倾覆,没人会将他葬入帝陵。</p>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慕容垂的身份问题,以及关中该要如何去处置。</p>
现在的关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曹承嗣所造成的问题还在不断伤害着关中的政治环境,他的暴死还会导致正处于河西四郡前线的魏国大军无所适从,以及关中各地大大小小的叛乱。</p>
关中由谁来统治是个严肃的问题。</p>
慕容垂亲手杀死曹承嗣,证明了他有动刀子的决心,他不仅仅敢杀一个所谓的皇帝,还敢杀更多的人。</p>
在如今的关中,主要的势力有这么几方。</p>
其一慕容垂所率领的数千骑兵,这个数字在全面国战时,自然是不够看,但实际上,在混乱的局面中,这数千人,已经足够纵横天下。</p>
其二是关中大族,这些人深耕在底层,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但在地方盘踞很深,是魏国政治的最底层,再往下那就不是朝廷所能够接触到的。</p>
其三是皇族,不仅仅是曹氏宗族,还包括宦官、外戚、勋贵等和皇族有姻亲故旧的人群,皇帝被慕容垂突袭杀死,但这些依附于皇帝的势力却还没有解决,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在前线的军队。</p>
这些势力中,关中大族普遍对魏国的统治是怀有不满的,是慕容垂可以拉拢的,但曹氏皇族,这才是最关键的,要怎么处置这些人就非常考验慕容垂的手腕。</p>
慕容垂略做沉思后,立刻说道:“魏国在前线还有三万大军,不容小觑,传我军令,先控制长安中的曹氏宗亲,而后前往招降,如果愿意投降的话,本王会上秉陛下,给他们加官授爵。</p>
若是不愿意投降,本王将亲自率军击破他们,再诛杀他们的三族。</p>
另外,尽快将那些出征在外的士卒家属全部找到,让他们给前线写信,早日一家团聚,才是正理。”</p>
嘶。</p>
慕容垂这办法可真是杀人诛心,军心动摇之下,还能有什么战力,但有不懂军事的人问道:“大王,恐怕那些曹氏的宗亲不会同意投降啊。”</p>
当然不会投降,手中握着大军,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投降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出,那岂不是对不起列祖列宗,曹操的子孙还不至于那么没有骨气。</p>
“军人,要有骨气!”</p>
这是曹氏大军统帅曹建成的回应。</p>
……</p>
河东。</p>
慕容垂没有想过隐瞒,他是燕国的王,当然和燕国乃是一体,他在关中做下的大事,很快就传到了河东,那些河东诸侯知晓之后,瞠目结舌。</p>
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的来信,揉揉自己的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p>
“这,慕容垂……”</p>
“怎敢直呼大王名讳?”</p>
“是,辽东王殿下不是镇守河东一县?”</p>
下半句没有说出来,怎么突然就到了关中?</p>
他们甚至不知道慕容垂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河东,结果突然就听到慕容垂已经控制了关中,甚至杀死了魏国的皇帝。</p>
这是什么战绩啊?</p>
河东诸侯的第一反应就是将这个消息压下来,这要是传回蓟城还得了?</p>
太后和皇帝要是听到慕容垂立下这样的大功,皇帝或许还会欣喜一番,但太后大概要气死,他们这些太后派来的人,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p>
但又一想,这消息根本就不可能压得住!</p>
慕容垂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他是燕国皇室大王之一,他的兄长是慕容恪啊,谁也不可能瞒得住。</p>
“上报太后和陛下吧。”</p>
几人无可奈何的说道,只能将这条消息交由信使送往蓟城,几人都有些惴惴不安,各怀心思,有人望着蓟城,有人却望向了关中。</p>
……</p>
在慕容垂攻克长安的时候,他就已经向慕容恪快马加鞭的送去了信件,所以在河东信使出发时,慕容恪已经先收到了慕容垂的来信。</p>
在将慕容垂的信件读罢后,即便是慕容恪也有些震撼于慕容垂敏锐的眼光和军事才能。</p>
慕容垂攻破长安说来简单,但在进入关中这种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之地之后,能抓住那一闪而逝的长安防御空窗期,果断发动奇袭这不是一般将领有勇气的。</p>
而且能在燕国骑兵狂奔之后,不作停歇的进攻长安并且击败长安守军,这种兵贵神速的打法,极其优秀,要知道慕容垂还没有二十岁!</p>
慕容恪读罢这封信就知道这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好机会,或者说这是慕容垂的好机会,在河东的时候,他给慕容垂请封,就是为了关中,现在慕容垂直接将前置条件。</p>
那接下来就是他在蓟城看能为慕容垂争取到什么了。</p>
他沉思良久后,写了一封信交给慕容垂。</p>
……</p>
慕容垂在攻破长安后,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关中的问题,他带来的都是武将和士卒,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出主意,一个叫杨成,一个叫王猛。</p>
杨成出身算是关中望族,弘农杨氏,在后汉末年的时候开始崛起,在魏国中一直都不温不火,不过正因为不太兴盛,所以没太遭到曹氏的打压。</p>
在慕容垂进入关中的过程中,他是主谋者之一,他和大多数只想找一个保镖的士族不一样,他的目标是辅佐慕容垂,最终成就大业。</p>
王猛就更简单,他本来是青州人,但燕汉间常有战争,燕国骑兵虽然攻不下城池,但却能纵横驰骋,南方往徐州同样是战乱,于是王猛就跟着家人颠沛流离,往比较安定的并州走。</p>
王猛出身贫寒,所以经常接一下有工钱的活计,没想到慕容恪给慕容垂安排人时,将王猛安排到了慕容垂手下。</p>
在慕容垂冲进长安后,一时陷入政治迷茫中时,王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p>
王猛和杨成出身不同,但却怀着同样的目的,在慕容垂控制了长安后,就向慕容垂进言道:“关中乃是周秦汉三朝兴盛之基,是王者之地,大王英姿盛容,何不以此为根基,笼络四方豪杰,成不世之功呢?”</p>
慕容垂虽然是燕国臣子,但他知道自己被皇帝和太后所排斥,燕国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同样想要占据关中,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地位。</p>
但他又不可能直接造燕国的反,而且现在他就连关中都没有拿下来,他对政治又没有什么主意,于是便问杨成和王猛道:“我军悍勇,但人数少,关中纷乱,需要监管,但军队分散那么力量就会变小,军队不分散则不能照应广大的关中,本王该要如何做呢?”</p>
见到慕容垂在获得了这么大功劳后还是很清醒,二人先是同时松口气,而后对视一眼,颇有些争锋的味道,杨成说道:“大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认为什么叫做民心?”</p>
慕容垂直接跳过自己猜测的那一步问道:“先生请直言。”</p>
杨成斩钉截铁的说道:“所谓民心就是钱货、粮食、人口,能得到这些的就能够得到天下,失去这些的就会失去天下。</p>
百姓喜欢仁慈的君王,仁慈的君王就能够得到这些,百姓喜欢英武的君王,英武的君王就能够得到这些。</p>
大王想要拥有关中,就要得到关中的民心,就要让关中的百姓甘愿奉上钱粮和兵卒。”</p>
谁是百姓?</p>
当然是杨成他们这些人,王猛面无表情,虽然他秉持着打压豪强的策略,但他知道现在的关中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赞同了杨成的观点。</p>
慕容垂闻言有些犹豫,因为杨成说的和他的兄长慕容恪说的有些不一样,他犹豫了一番后说道:“先生,待本王思索一番。”</p>
……</p>
在慕容垂有些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慕容恪的回信,厚厚的一沓纸张,他立刻就知道兄长有许多话要和自己说,连忙拆开读了起来。</p>
慕容恪在信中对慕容垂谆谆教导道:“七弟,你能在关中造下大业,为兄甚是欣慰,你果然是我慕容氏中的麒麟儿,数遍宗族也找不到你这样的大才。</p>
为兄在思考,这世上有多少人的大业如同流星般转瞬即逝,又有多少人能够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就一番不朽的功业呢?</p>
思来想去,有一些话想要和伱说。</p>
你进入关中时,兵微力寡,现在定然艰难。</p>
但不要懈怠,当年汉光武帝孤身走五州,袁本初入河北,汉宣烈帝刘备走青州,乃至于刘表单骑定荆州,还有那豫章郡公洛子楚坐断东南,大多还不如你。</p>
所以你不要有什么犹豫之心。</p>
若是有绝强的武力,那自然是有宽松的余地可以转圜。</p>
但没有绝强的武力,并不是一定不能辗转腾挪,为兄曾经和你说过,士族是开刃的利剑,是侵害国家之人。</p>
但那只是对我大燕而言,因为我大燕是以军功勋贵起家,百姓头上已经有了一层不事生产的人,所以不能再负担士族。</p>
但在没有这么多军功勋贵的地方,得到士族支持的人,就能够夺取天下,这是放置四海皆准的道理。</p>
在你此番进入关中后,应当已经领教过士族的强大,他们襄助你很快掌握了局势。</p>
接纳他们,这是你掌握关中的关键。</p>
但你要记住,这世上没有人天然就会效忠你,士族当然更是如此。</p>
士族很强又很弱,朝廷没有多余的钱财去直接雇佣那些胥吏管理百姓,于是就要委托这些大族,那么这些大族就得到了基层的一切。</p>
但仅仅是基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