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才善于调和各部之间的关系,所以谁都愿意与之合作。打下城池之后,子女财物大家平分,盗亦有道。清廉的官员一律不碰,打的就是贪官,这就是罗汝才的江湖道义。
这次张献忠起兵造反后,罗汝才就带着自己的两三万人马跟张献忠汇合,组成了张、罗联军。
与此同时,李自成也从洛阳出发,靠着林峰资助的五万两军饷和部分军械和粮食,迅速拉起了一支两三万人的队伍。
李自成部由河南向西,攻占了郧阳,也进入了湖北境内。
一时间,湖北方向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三大反王集聚,大明的天下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动荡。
此时,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听到了一连串的噩耗,洛阳被李自成攻破,皇叔福王被当众杀害,接着张献忠在府谷再次造反,罗汝才也紧接造反,原本初步评定的民乱,瞬间就烽火再起,天下又陷入了动荡之中。
这也标志着杨嗣昌的“四正六隅”之策彻底破产,杨大部堂也坐不住了,立即请旨亲自前往围剿。
本来洛阳城被李自成占据了,应该是围剿的重中之重。但洛阳城很快就被振明军收复了,虽说振明军是招抚的人马,但也算服从朝廷,杨嗣昌就把围剿的重点聚焦到了湖北。
崇祯皇帝在焦头烂额之际,看到杨嗣昌请旨亲自前往剿匪,立即高兴地同意了,并给与了崇高的礼遇。
因此,杨嗣昌从京城出发的时候,身份是礼部兼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督师,皇帝亲自送行,还赐给他尚方宝剑一把。
杨嗣昌很感动,当时就哭了,表示一定好好干,争取早日灭贼。
这是他俩最后一次见面,自此一别,即是永恒。
杨嗣昌把襄阳定为自己的大本营,他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究责任。上至熊文灿,下至各级军官,该砍头的砍头,该撤职的撤职。
坐在下面的左良玉内心十分紧张,放跑张献忠他也有责任。而且,他刚打了一场败仗,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
逃不掉的左良玉,最终还是逃掉了。杨嗣昌不仅没有处理他,还送给他一样东西——平贼将军印。
这是杨嗣昌在出发之前,专门找到崇祯皇帝,给左良玉要的。
杨嗣昌是个明白人,自己毕竟是个文官,上阵杀敌实在有点勉强。
虽说左良玉刚吃了败仗,但数了数手底下的人,最能打的也就是他了,所以别人可以用上大棒,左良玉只能给胡萝卜。
吃了胡萝卜的左良玉很激动,立即表示,愿意跟着杨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而此时的张献忠听说杨嗣昌来了,立即决定整顿兵马——跑路。他很清楚,熊大人是个熊人,杨大人却是来跟自己拼命的。
张献忠充分发挥了流寇的特长,善于逃跑,靠着一双铁脚板,硬是把杨嗣昌的剿匪大军拖的死去活来。
此时,新任的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传檄要副将贺人龙、李国奇等从西安出兵一同围剿张献忠部。
不料,李国奇的队伍到略阳时因饷银不足,士兵起哄,抢劫了瑞王的田租。李国奇当时已提升为陕西总兵官,却因此事被免去新职,而郑崇俭也因之被贬官一级。
不管怎么说,这时朝廷还能能打的兵力,除了洪承畴统领的关宁军,崇祯全部都交给了杨嗣昌,就看他能不能力挽狂澜了。
这也充分暴露了崇祯帝的性格,对他信任的人那是无条件的信任,什么都给。但是只要短期没有达成崇祯帝的期望,就立即下旨严惩,轻则罢官,重则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