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物理和口头的双重阻拦,戴安娜也知道自己今天动不得手;她不愿继续看那个摩根爵士蛊惑军心,像什么“布尔人听不懂礼貌的言辞,只有血与火才能让他们清醒”之类的,听着就让人恶心。</p>
亚马逊公主转头离去,一点都不顾及自己的举动与伪装的身份严重不符。</p>
林祐多停留了片刻,特意找个合适角度,将慷慨激昂的演讲者与狂热高呼胜利口号的士兵一起收进相框,拍下了一幅足以在放在头版头条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p>
拍完之后,林祐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抬头看向阴云密布的天空,若有所思。</p>
英国士兵虽然被鼓动起了战意,但高层的作战部署依然有条不紊。就像林祐说的,底层士兵和民众有可能被欺骗和煽动,高层的精英却大多都保持着理智。</p>
一个强硬派上议院议员,其权势地位尚不足以直接改变远征军的指挥部署。</p>
远道而来的英国援军虽然很快就抵近前线,但并没有急着与布尔人交锋。他们安营扎寨,修整了近一个月;直到时间进入12月份,越来越多的增援部队抵达,兵力上有了绝对优势之后,才开始实施为莱迪史密斯城解围的计划。</p>
从12月15日开始,英、布双方军队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野战;激战一周之后,英军在三個主攻方向上的行动全部宣告失败。</p>
一个星期时间里,英国军队损失超过四千人,其中一大半是阵亡和失踪。</p>
当尸体铺满进攻阵地,伤员躺在战地医院哀嚎的时候,英军在开战之初高昂的士气一落千丈。至于帕特里克·摩根爵士?他早就带着议院调查团返回伦敦了。</p>
英国人的失败在“战地记者”看来实属正常;这一批援军都是就近从各个殖民地召来,有非洲的,有印度大殖民区的,想想他们平时对付的都是什么样的对手?</p>
就印度王公麾下的土兵,已经是这帮英军平时最“强大”、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潜在对手了。</p>
那道理是怎么说来着?“虐菜”多了,就不会打高端局了;跟臭棋篓子下多了,自己也成臭棋篓子了。</p>
平时打一盘散沙的土著打习惯了,突然遇到一支同样有组织、有纪律、能熟练使用现代武器和战术的白人军队,英国人当场就被打懵了。</p>
欺负土著时无往而不利的密集队形、密集火力和集团冲锋,在布尔人精心布置的防御阵地和炮兵火力面前变成了集体送死。三条战线上,战损比差距最大的高达1比36。</p>
处于兵力和火力绝对劣势、以三千五百兵力迎战两万两千英军的布尔人是那个“1”。</p>
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执笔人恍惚想起了前世听到的某个网络流言;说是二毛家里刚发生内战的时候,大老美的“退役军官”以其十多年治安战经验,被二毛政府军邀请担任军事顾问。</p>
然后在装甲部队行军途中,这位军事顾问指挥着工兵在某个铁路桥反复搜查路边炸弹;结果炸弹没找着,停在路上的装甲部队被乌东反政府军一通远程炮火覆盖,差点把部队建制给打没了……</p>
历史已经证明,人类总是反复做着相同的蠢事。</p>
“战地记者”唏嘘之际,“记者助理”却怏怏不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