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1 / 2)

(),

朱襄道:“不用,今日炖羊肉汤,吃羊肉泡馍。雪,你去前庭看看,若他们用不上你接待,就去守着政儿吧。我担心政儿醒来后身旁没人会害怕。”

雪赶紧洗干净手,放下袖子急步离开。

朱襄看着雪急切的背影笑了笑。

厨房中的老仆也跟着一同微笑。家里的小主人才来第二日,主父和主母就将小主人护得跟眼珠子似的,家里气氛都像是因为小主人的到来紧张了不少。

比起以前闲适的氛围,老仆很喜欢现在略带紧张的气氛。

既然以亲手烹饪当做借口,朱襄就要使出浑身解数表示自己真的不是找借口溜走。

一是材料不够,二是朱襄不想显露出太多超出这个时代的烹饪技术,所以这次烹饪小羊羔仍旧用的是炖煮。

目前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如果朱襄展现出过于精湛的烹饪技术,那么赵王很可能就把他召进宫专职做饭。一介平民要进宫伺候王,就只有成为奴仆这一条路。说不定赵王还可能阉了他,让他成为专职伺候宫里贵人的寺人。

就算蔺上卿都保不住他,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平民成为王的奴隶是一种恩赐。

为了避免这件可怕的事发生,朱襄所做的食物虽然可口,食材和烹饪方式都很普通,就算传出去,也不会引起其他贵族的好奇。

小羊羔本就没有多少膻味,雪已经让人提前用干橘子皮泡的水腌制过,剩下的膻味也淡得吃不出来。

朱襄只用精制的盐摸了一遍小羊羔的肉,就没多做其他处理。

此时有大小葱、姜和小蒜,大蒜还未传入中原。朱襄切了几节葱白,将小葱打结,与姜片和小蒜一同放进清水里,再下入切好的羊肉。

当水滚开的时候,朱襄将柴火压低,小火慢熬,每当水面上浮现泡沫就立刻舀起放一边。

厨房中帮工的仆人都露出了眼馋的神情。

朱襄为了去除羊肉汤膻味而打捞出来的羊油泡沫,等会儿他们都能享用,泡在豆饭里十分美味。

在富裕且和善的人家中当奴仆,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他们十分珍惜这样的主家。

捞了几次泡沫之后,朱襄小心翼翼地将裹了花椒粉的布包浸入肉汤。

花椒是朱襄目前能得到的唯一的香料。花椒的味道融入羊肉汤中,立刻让羊肉汤的肉香变得富有层次,少了些许油腻气。

熬了一会儿,朱襄将花椒粉布包捞起,放入切好的萝卜片、泡发的杂菇。待汤再次滚起来的时候,他又用羊肉汤烫了些韭菜。

“先端上去让他们吃着。”朱襄道,“羊头继续腌制,明日吃。你们今日少蒸些豆饭,我给你们一人炕一个白馍。”

老仆立刻紧张道:“这怎么使得?”

朱襄笑道:“政儿新到家里,大家都应该开心一下,这是政儿赏给大家的食物。”

说完,他将挂肉很少的羊骨头舀了一些出来,放入了盛放肉汤泡沫的瓦罐里。

在这世界特立独行对仆人太好,不仅不一定得到仆人感谢,还可能遭遇灾祸。适当的好处会让仆人感激,过度的好处……朱襄已经经历过一次对仆人太和善,结果被仆人认为软弱可欺,伙同强盗行事的背叛。

这些年,他已经摸索出对待仆人的分寸。

有了一个接受恩赐的理由,仆人们才露出心安理得的喜洋洋神情。

老仆领头将装着羊肉汤的汤盆端出门,脚步轻快地就像是快要飞起来一样。

朱襄在心里叹了口气,把袖子扎紧,开始炕馍。

面团早就揉好,炕馍速度非常快。

当朱襄端着炕好的白馍去前庭的时候,他们才刚喝完第一碗羊肉汤。

雪抱着已经醒来的嬴小政,也坐在桌前安静地喂嬴小政喝肉汤。

朱襄将白馍端来,教他们把面饼撕好了丢进肉汤里吃时,荀况很惊讶:“这是什么?我居然从未见过。”

朱襄道:“用麦粉做成的饼。”

荀况更惊讶了:“麦粉粗糙,居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饼?”

麦虽早已经种植,但平民食麦都是将麦直接蒸熟,做成“麦饭”。这东西想象一下就知道多难吃。

此时其实已经有了石磨,但石磨贵重,是贵族豪户家才有的东西。

贵族多吃小米黄米,麦是平民吃的东西,自然不会用石磨去磨面粉。这个时代考古出现的饼和面条等面食,基本以小米、黄米作为原料。

最早有史记载的麦粉做的饼在汉代,但魏晋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记载,麦饭仍旧是民间对麦的主要食用方式。直到唐代中期,经历了唐初盛世的民间也有了石磨,小麦才跃过小米和黄米成为主粮首位。

所以荀况吃到了麦粉做的饼,才会如此惊讶。

朱襄描述了如何给麦粉脱壳磨粉后,荀况陷入沉默。

半晌,他叹气道:“继续吃饼吧。”

嘴里含着饼的蔺贽看看荀况,又看看脸上永远带着傻子般微笑的朱襄,不明所以,所以继续埋头吃饼。

嬴小政也和蔺贽一样,一会儿看看荀况,一会儿看看自家舅父。

但他的小脑袋虽然告诉他这时候需要思考,但他思考不出来,于是,他只好垂下脑袋,继续吃舅母用筷子撕好的羊肉。

“少喂点,小孩晚上容易积食。”朱襄避开这个话题,提醒雪。

雪遗憾地放下筷子:“好。”

政儿吃肉的时候表情太惹人怜爱,雪有些控制不住。

“去你舅父那里玩。”雪推了推仍旧眼巴巴望着碗里羊肉的嬴小政,担心自己狠不下心又给嬴小政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