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荀彧口中所言皇帝的顾虑,盖勋认为是小孩子畏惧心理的表现。
董卓废少帝,篡立新帝,毒杀何太后,这一桩桩,一件件,可谓是惹得士林震动。他相信,若是皇甫嵩和他振臂一呼,天下英雄必然云集响应,区区董卓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
因此,他只关注左将军皇甫嵩的态度,遂询问荀彧道:“左将军是何意”
荀彧闻言,自然知晓盖勋心有不甘。他也不绕弯弯,径直答道:“左将军自是遵从陛下的诏令。”
盖勋先是愕然,后又颓然叹道:“左将军刚正刻板,实在是……”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显然不会是什么好话。
荀彧再次劝道:“陛下心忧长安、洛阳两地百姓安危,更不愿因为内斗,助长西凉叛军的野心,让他们长驱直入,视我汉民如猪狗,任意凌虐。文若以为,陛下的顾虑并非无据。盖尹之所以扩充兵力不也是为了防范西凉叛军寇边么”
数月前,灵帝未死的时候,为了对抗西凉叛军,京兆尹盖勋奏请朝廷征募士兵,由原来的五千官兵增加到一万人,以增强长安的防御力量。
听完荀彧的理由,尤其是以安民、靖边为矛,以讨伐董卓为盾,两者皆是自己所求,孰重孰轻,孰利孰坚,盖勋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他慨然长叹道:“陛下忧虑并非无的放矢,是臣莽撞了。”
荀彧见盖勋服气,又多提了几句皇帝爱民、忧民之心,树立皇帝仁义之君的形象。
盖勋听完虽不置可否,但其内心却对皇帝刘协有了新的认识,也不再像最初那样,对皇帝抱有极深的偏见了。
荀彧又和盖勋就平时如何联络做了约定,谈了清剿匪寇,保护商道,安民靖边的事宜。这本来也是刘协要求的。
在向皇帝刘协说明结果后,荀彧也将皇甫嵩和盖勋二人的态度向皇帝禀明,避免皇帝对二人产生误判。
刘协也讲述了其和河南尹朱儁相商的细节,以及曹操、王允等人主动贴近,谋求制衡和分裂董卓的实力。
荀彧闻言大喜道:“王允代表朝臣中的文官阶层,而曹操又能代表部分士宦阶层,若是能够运用得当,和左将军皇甫嵩、京兆尹盖勋、河南尹朱儁相互配合行动,董卓不足为虑也。”
刘协感叹道:“幸亏我大汉不乏忠臣良将,否则朕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虽然他对汉灵帝留下的烂摊子心有抱怨,但仔细盘点,却发现父亲遗留的政治资产亦十分丰厚。
充分体现出一句话:乱世不仅出枭雄和草莽英雄,却也不乏有一批忠君爱国的贤臣良将在坚守国本。至于是对是错,只能留给历史来评价。
听闻皇帝开诚布公地和董司空协商加强宫中禁卫力量,荀彧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他本想婉转地点出皇帝的行为过于冒失,但思前想后,却发现只有开诚布公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董卓的疑虑,他又有些佩服皇帝的机智了。
若是能够廓清朝廷中的妖魔鬼怪,以陛下之聪慧,必然会是一代明君。想到这里,荀彧坚定了追随皇帝的想法。